在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如何遏制学生上课说话现象”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这是品德问题,应该以德教化。”乙生说:“这是违纪行为,应该严格按班规法律惩罚。”丙生说:“这是无意识的,要让学生自我觉悟。”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 )
A.甲——儒,乙——法,丙——道 |
B.甲——儒,乙——道,丙——墨 |
C.甲——墨,乙——法,丙——道 |
D.甲——道,乙——墨,丙——儒 |
曾国藩:“士不能诵孔子之经,而别有所谓耶稣之说,《新约》之书,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原! ”材料说明曾国藩反对太平天国( )
A.破坏中国传统文化 | B.信奉耶稣 |
C.毁坏经书 | D.推翻清朝 |
鲁迅说:“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有时也应该说有的,但绝非‘以夷制夷’,倒是想‘以夷制华’。然而,夷又哪有这么愚笨呢,却先来一套‘以华制华’给你看”。中国近代史上能体现以夷制夷、以夷制华、以华制华三种策略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A.甲午战争,太平天国,辛丑条约 |
B.辛丑条约,太平天国,甲午战争 |
C.太平天国,辛丑条约,甲午战争 |
D.甲午战争,辛丑条约,太平天国 |
根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普鲁士虽然有能力否决不利于它的议案,但其他中小邦也可以联合起来以多数票制服普鲁士,确保自己的权力不受侵犯,甚至只要巴伐利亚、萨克森和符滕堡三个邦联合起来就可以否决对其不利的议案。这反映了德意志帝国()
A.分裂割据的局面未完全消除 |
B.由各邦分享军事、外交大权 |
C.组织形式呈现联邦主义性质 |
D.体现普鲁士的专制主义传统 |
美国麦迪逊曾说:“共和国无论多小,为了防止少数人结党营私,代表必须达到一定数目,同时共和国无论多大,为了防止人数过多的混乱,代表必须限于一定数目。”他主张()
A.既要让公民行使权力又要限制行使权力的范围 |
B.应该采取中庸原则,处事不偏不倚 |
C.应该把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相结合 |
D.代表机构既要体现广泛性又要精干有效 |
“烧毁房屋或堆放在房屋附近的谷物堆的,如属故意,则捆绑而鞭打之,然后将其烧死;如为过失,则责令赔偿损失,如无力赔偿,则从轻处罚。”《十二铜表法》的上述规定集中体现了罗马法()
A.考虑周全,甄别案件性质 |
B.宽容忍让,代表弱势群体 |
C.叙述详细,内容庞杂繁琐 |
D.司法不公,保护强者富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