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之主张,则以为工人之失业者,国家当为之谋救济之道。尤当为之制定劳工法,以改良工人之生活。”这一主张应出现于( )
A.中国同盟会纲领 |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C.中国国民党一大宣言 | D.《论联合政府》 |
1920年12月毛泽东在致新民学会学员蔡和森的信中说:“罗素在长沙演说,主张共产主义,但反对劳农专政,谓宜用教育的方法使有产阶级觉悟,可不至要妨碍自由,兴起战争,革命流血……我对于罗素的主张,有两句评语,就是理论上说得通,事实上做不到。俄国就是个明证,所以我对于中国将来的改造,以为完全适用社会主义的原理与方法。”材料表明当时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
A.认为俄国革命道路要和中国实际结合 | B.主张思想启蒙以唤醒民众 |
C.认识到劳工阶级取得政权的必要性 | D.主张用宪政手段改造中国社会 |
下图是中国月球探测工程的形象标志,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对其解读正确的有
①它是中国汉字
②它是中国书法
③它反映了中国汉字的象形特征
④它反映了中国汉字由繁到简的演变过程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规定:重大事项必需获得85%以上的投票权才能通过。2009年11月该组织在华盛顿举行的会议上决定增加“金砖四国”(中国、印度、俄罗斯和巴西)在“新借款安排”中的出资份额,即从原来的800亿美元提升至1000亿美元,这样四国在该组织中的投票权超过了15%,实际上拥有了对重大事项的集体否决权。这段材料表明()
A.该组织的控制权已经发生了转移 |
B.该组织通过主要国家共同协商一致来决定重大事件 |
C.金砖四国已经结成经济同盟 |
D.该组织以认缴的资金多少决定投票权的份额 |
下图分别是中山装和列宁装,在新中国成立之后,西装和旗袍在人们的生活中逐渐消失,男人开始以中山装为主装,“列宁装”一度成为女人最流行的服装。中山装和列宁装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盛行的主要原因是()
A.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的对立 | B.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友好 |
C.革命思想的感召 | D.抵制资产阶级思想的需要 |
德国学者乌尔里希贝克描述了一种现象:很有趣的一点是,如今谁都以为自己是全球化的受害者,包括美国人自己;其他地方的人说我们在美国化,美国人则说他们在欧洲化。这表明经济全球化时代()
A.民族主义成为全球化的制约因素 | B.世界各国的民族属性日趋消失 |
C.发达国家处于不利地位 | D.世界经济发展趋于合理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