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首位度是指一个地区最大城市与第二位城市人口数量的比值,表示的是首位城市的相对规模。下表为我国东、中、西部地区首位度变动表(1985~2009年)。据此完成各题。
1985年 |
2009年 |
||||||
地区 |
高首位度 |
中首位度 |
低首位度 |
地区 |
高首位度 |
中首位度 |
低首位度 |
2.275 东部 地区 |
— |
5.257广东 |
1.843浙江 1.143广西 1.007河北 1.002山东 |
1.758 东部 地区 |
— |
3.389海南 |
1.569辽宁 1.542广西 1.374河北 1.300广东 1.264山东 1.104福建 |
2.444 中部 地区 |
7.403湖北 |
— |
1.975山西 1.638吉林 1.594内蒙古 1.543河南 1.009安徽 |
2.610 中部 地区 |
— |
3.883湖北 3.609江西 3.083黑龙江 |
1.994吉林 1.990山西 1.861河南 1.811安徽 1.360内蒙古 |
4.419 西部 地区 |
10.26青海 6.060陕西 |
5.597甘肃 5.118云南 4.709西藏 3.069新疆 |
1.307四川 1.189宁夏 |
4.858 西部 地区 |
7.690青海 7.137云南 6.311四川 6.050陕西 |
4.682西藏 3.510贵州 3.228新疆 |
— |
城市首位度与陕西省情况最接近的国家是
A.德国 | B.新西兰 | C.澳大利亚 | D.墨西哥 |
目前中国城市首位度变化趋势最可能的原因是
A.西部大开发使西部地区城市首位度下降 |
B.西部地区经济水平低,中小城市数量多、规模小 |
C.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快,城市体系完善 |
D.东部地区中小城市发展速度和规模大于大城市 |
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释放出大量废气和废热,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从而引起城市和郊区之间的小型热力环流,称之为城市风。读城市风示意图,回答下题。如果要在图中布局火电厂,为了减少城市风对市区空气的污染,应选择()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截至目前,由降水异常偏少和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导致的气象干旱已波及中国12个省份。北方冬麦区旱情为30年一遇,小麦主产区旱情为50年一遇。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在2月4日启动Ⅱ级抗旱应急响应的基础上,5日召开全国冬麦主产区8省抗旱异地会商会议,并宣布启动Ⅰ级抗旱应急响应。这是《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级别最高的应急响应机制,也是我国历史上首次启动Ⅰ级抗旱应急响应。读图,完成下列小题。图片中的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
①我国水资源的数量本来就少 ②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地区分布不均
③部分地区水污染十分严重,为水质性缺水 ④人口的激增和经济的发展,对水资源需求量越来越大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华北地区缺水的自然原因有( )
①河川径流季节变化大②降水稀少,蒸发量大
③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不足④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据安徽省合作交流办公室2012年7月6日透露,安徽利用外省投资增幅有所回落,但仍是全国承接产业转移的佼佼者,全省引进的重大产业项目数量明显增加。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安徽省成为全国承接产业转移佼佼者的主要原因是()
A.科技进步,人才丰富 |
B.土地成本、能源成本、劳动力成本较低 |
C.靠近沪苏浙发达地区,气候优越 |
D.区域工业化水平高,产业协作条件优越 |
安徽省大量承接产业转移的影响是()
A.增加了劳动力压力 |
B.城市速度加快,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
C.成为推动安徽省发展的重要动力 |
D.使其在区域产业分工和合作中重点发展落后的产品 |
读田纳西河综合开发与治理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核心是()
A.河流的梯级开发 | B.恢复生态,建立自然保护区 |
C.旅游业发展 | D.疏通河道,提高通航能力 |
田纳西河两岸能够形成一条“工业走廊”主要得益于()
A.丰富的矿产资源 | B.便利的航运条件 |
C.旅游业的带动作用 | D.全国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 |
关于区域内涵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区域之间都有明确的界限 |
B.区域是地球表面客观存在的不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空间单位 |
C.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 |
D.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绝对一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