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东马塍①
[宋] 朱淑贞
一塍芳草碧芊芊,活水穿花暗护田。
蚕事正忙农事急,不知春色为谁妍。
[注] ①东马塍:地名;塍,田间的土埂子。第二句中哪个字用得最传神,请简要赏析。
第三、四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列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夏日寇准
离心杳杳思迟迟,深院无人柳自垂。日暮长廊闻燕语,清寒微雨麦秋时。
客中初夏①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注:①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实行变法,司马光竭力反对,被迫离开汴京,不久退居洛阳,哲宗即位后始回京任职。这首诗作于退居洛阳期间。
(1)两首诗都写夏日,请指出两首诗都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后一首还运用了哪种不同于前一首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
(2)概括两首诗各自表达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眼儿媚
阮阅
楼上黄昏杏花寒,斜月小栏杆。一双燕子,两行征雁,画角声残。
绮窗人在东风里,无语对春闲。也应似旧,盈盈秋水,淡淡春山。
①概括叙述这首词的思路。
②“一双燕子,两行征雁”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③“盈盈秋水,淡淡春山”两句在表达上有什么特色?
阅读下面一首诗。
宿甘露寺
曾公亮
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注:甘露寺是我国一座著名的佛寺,始建于三国吴时,在江苏省镇江市北固山上,面对长江,相传建寺时露水适降,因而得名。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这首诗在表达技巧的运用上很有特色,请结合具体诗句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听筝
唐·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1)请简要分析颔联描写音乐给听者带来的感受所运用的艺术手法及其作用
(2)有人说,颈联中“独”与“空”堪称诗人炼字的典范,请对这两个字作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①、②题。
水槛遣心①
杜甫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②。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注释:①水槛遣心:此诗大约作于公元761年。水槛,诗人居所草堂的水亭之槛,专供垂钓、眺望。
②赊:远。
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草堂环境特征:远离城郭,庭园开阔宽敞,旁无村落,因而能够极目远眺。 |
B.颔联写诗人凭槛眺望所见,“澄江”句是对远景的描绘,“幽树”句是对近景的描绘。 |
C.尾联呼应首联,以“城中十万户”与“此地两三家”对比,更显出草堂的闲适幽静。 |
D.此诗以“水槛”为中心意象展开描写,句句是景物呈现,句句又蕴含“遣心”之意。 |
②颈联是历来为人所传诵的名句,试赏析两句中动词的妙处并分析其所表达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