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下列语句
(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3)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公讳尧臣,字伯庸。天圣五年举进士第一,为将作监丞、通判湖州。召视,以著作佐郎直集贤院,知光州。岁大饥,群盗发民仓廪,吏法当死,公曰:“此饥民求食尔,荒政之所恤也。”乃请以减死论。其后遂以著令,至今用之。郭皇后废,居瑶华宫,有疾,上颇哀怜之。方后废时,宦者阎文应有力,及后疾,文应又主监医。后且卒,议者疑文应有奸谋。公请付其事御史,考按虚实,以释天下之疑。事虽不行,然自文应用事,无敢指言者,后文应卒以恣横斥死。
元昊反,西边用兵,以公为陕西体量安抚使。公视四路山川险易,还言某路宜益兵若干,某路贼所不攻,某路宜急为备,至于诸将材能长短,尽识之,荐其可用者二十余人,后皆为名将。是时,边兵新败于好水,任福等战死。今韩丞相坐主帅失律,夺招讨副使,知秦州;范文正公亦以移书元昊不先闻,夺招讨副使,知耀州。公因言此两人天下之选也,其忠义智勇,名动夷狄,不宜以小故置之,且任福由违节度以致败,尤不可深责主将。由是忤宰相意,并其他议,多格不行。明年,贼入泾原,战定川,杀大将葛怀敏,乃公指言为备处,由是始以公言为可信,而前所格议,悉见施行。
初,宦者张永和方用事,请收民房钱十之三以佐国事。下三司,永和阴遣人以利动公,公执以为不可。
京师数为飞语,及上之左右,往往谗其短者。上一切不问,而公为之亦自若也。
公在政事,论议有所不同,必反复切劘,至于是而后止,不为独见。在上前,所陈天下利害甚多,至施行之,亦未尝自名。
公为人纯质,虽贵显不忘俭约。遇人一以诚意,无所矫饰,善知人,多所称,荐士为时名臣者甚众。有文集五十卷。将终,口授其弟纯臣遗奏,以宗庙至重、储嗣未立为忧。天子愍然,临其丧,辍视朝一日,赠左仆射,太常谥曰文安。
------------(节选自欧阳修《王尧臣墓志铭》)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释天下之疑释:消除。 |
B.多格不行格:搁置。 |
C.永和阴遣人以利动公阴:暗中。 |
D.其后遂以著令著:显著。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尧臣为人正直的一组是()
①公请付其事御史,考按虚实②不宜以小故置之
③尤不可深责主将④由是始以公言为可信
⑤公执以为不可⑥公为之亦自若也
A.①③⑤ | B.②③⑥ | C.④⑤⑥ | D.①②④ |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尧臣在陕西体量安抚使任上,当现今的韩丞相因好水之战指挥失当致使任福等人战死而被贬官时,敢于仗义执言。 |
B.王尧臣居官任职期间,处理政务遇到意见不一致时,一定与大家反复讨论,直到取得共识为止,从不固执己见。 |
C.王尧臣一生历任多职,为国为民,临终仍挂念国事。皇帝亲自参加他的丧礼,并且停止朝政一天以表达哀思。 |
D.王尧臣军事才能杰出。西北边境因元昊作乱发生战争时,王尧臣通过实地考察,对兵力部署、要塞防卫等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饥民求食尔,荒政之所恤也。”乃请以减死论。
(2)遇人一以诚意,无所矫饰,善知人,多所称,荐士为时名臣者甚众。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光颜,字光远。葛旃少教以骑射,每叹其天资票健,己所不逮。长从河东军为裨将,讨李怀光、杨惠琳,战有功。从高崇文平剑南,数搴旗蹈军,出入若神,益知名。进兼御史大夫,历代、洺二州刺史。
元和九年讨蔡,以陈州刺史充忠武军都知兵马使。始逾月,擢本军节度使,诏以其军当一面,光颜乃壁溵水。明年,大破贼时曲。初,贼晨压其营以阵,众不得出,光颜毁其栅,将数骑突入贼中,反往一再,众识光颜,矢集其身如猬。子揽马鞅谏无深入,光颜挺刃叱之,于是士争奋,贼乃溃北。当此时,诸镇兵环蔡十余屯,相顾不肯前,独光颜先败贼。始,裴度宣慰诸军,还为宪宗言:“光颜勇而义,必立功。”
十二年四月,败贼于郾城,死者十三,数其甲凡三万,悉画雷公符、斗星,署曰:“破城北军。”郾守将邓怀金大恐,其令董昌龄因是劝怀金降,且来请曰:“城中兵父母妻子皆质贼有如不战而屈且赤族请公攻城我举火求援援至公迎破之我以城下。”光颜许之。贼已北,昌龄奉伪印,怀金率诸将素服开门待。
都统韩弘素蹇纵,阴挟贼自重,且恶光颜忠力,思有以挠蔑之。乃饬名姝,教歌舞、六博,襦褐珠琲,举止光丽,费百巨万,遣使以遗光颜,曰:“公以君暴露于外,恭进侍者,慰君征行之勤。”光颜约旦日纳焉。乃大合将校置酒,引使者以侍姝至,秀曼都雅,一军惊视。光颜徐曰:“我去室家久,以为公忧,诚无以报德。然战士皆弃妻子,蹈白刃,奈何独以女色为乐?为我谢公,天子于光颜恩厚,誓不与贼同生!”指心曰:“虽死不贰。”因呜咽泣下,将卒数万皆感激流涕,乃厚赂使者还之,于是士气益励。
光颜性忠义,善抚士,其下乐为用。许师劲悍,常为诸军锋,故数立勋。
(《新唐书•列传第九十六》,有删节)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己所不逮逮:赶得上 |
B.光颜乃壁溵水壁:构筑营垒 |
C.相顾不肯前顾:照顾 |
D.贼已北北:败走、败逃 |
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城中兵父母妻子\皆质贼\有如不战而屈\且赤族\请公攻城\我举火求援\援至公\迎破之\我以城下 |
B.城中兵父母妻子皆质贼\有如不战而屈\且赤族请\公攻城\我举火\求援援至\公迎破之\我以城下 |
C.城中兵父母妻子皆质贼\有如不战而屈\且赤族\请公攻城\我举火求援\援至\公迎破之\我以城下 |
D.城中兵\父母妻子皆质贼\有如不战而屈\且赤族请\公攻城\我举火\求援援至\公迎破之\我以城下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光颜天资敏捷矫健,平定剑南时多次拔取敌旗,攻取敌营,出入神速,名声很响,被提拔为御史大夫、刺史等。 |
B.讨伐蔡州时,敌军用阵势压制住李光颜的阵营,李光颜只身率领几个骑兵突入敌营,往返冲突,于是全军士气大振,击溃了敌军。 |
C.李光颜命人在缴获的铠甲上全都画上雷公符、斗星,写上“破城北军”,使郾城守将邓怀金非常恐惧,最终不战而降。 |
D.都统韩弘诚心诚意地进献一些美女慰劳李光颜的部队,李光颜却借机激励部队的士气,并让使者将这些美女带回去了。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将数骑突入贼中,反往一再,众识光颜,矢集其身如猬。
②然战士皆弃妻子,蹈白刃,奈何独以女色为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一)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选自《孟子•梁惠王上》)
(二)
程子曰:“孟子之论王道,不过如此,可谓实矣。”又曰:“孔子之时,周室虽微,天下犹知尊周之为义,孔子的时候,周王室虽然衰微了,天下仍然知道把尊重周王室当作道义。故《春秋》以尊周为本。至孟子时,七国争雄,天下不复知有周,而生民之涂炭已极。当是时,诸侯能行王道,则可以王矣,此孟子所以劝齐梁之君也盖王者天下之义主也圣贤亦何心哉视天命之改与未改耳。”此孟子所以劝齐梁之君也/盖王者/天下之义主也/圣贤亦何心哉/视天命之改与未改耳。(4分。每处1分)
(选自《孟子集注》)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凶:荒年 |
B.直不百步耳直:只是 |
C.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检:检查 |
D.故《春秋》以尊周为本本:根本 |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限4处)
此 孟 子 所 以 劝 齐 梁 之 君 也 盖 王 者 天 下 之 义 主 也 圣 贤 亦 何 心 哉 视 天 命 之 改 与 未 改 耳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答:
(2)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答:
(3)孔子之时,周室虽微,天下犹知尊周之为义
答:程子说孟子论王道“可谓实矣”,“实”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选文(一)概括说明。
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庾信字子山,南阳新野人。祖易,父肩吾,并《南史》有传。
信幼而俊迈,聪敏绝伦,博览群书,尤善《春秋左氏传》。身长八尺,腰带十围,容止颓然,有过人者。父肩吾,梁武帝时,为梁太子中庶子,掌管记。东海徐摛为右卫率。摛子陵及信并为抄撰学士。父子东宫,出入禁闼,恩礼莫与比隆。既文并绮艳,故世号为徐、庾体焉。当时后进,竞相模范,每有一文,都下莫不传诵。累迁通直散骑常侍,聘于东魏,文章辞令,盛为邺下所称。还为东宫学士,领建康令。
侯景作乱,梁简文帝命信率宫中文武千余人营于朱雀航。及景至,信以众先退。台城陷后,信奔于江陵。梁元帝承制,除御史中丞。及即位,转右卫将军,封武康县侯,加散骑侍郎,聘于西魏。属大军南讨,遂留长安。江陵平,累迁仪同三司。
周孝闵帝践阼封临清县子除司水下大夫出为弘农郡守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司宪中大夫进爵义城县侯。俄拜洛州刺史。信为政简静,吏人安之。时陈氏与周通好,南北流寓之士,各许还其旧国。陈氏乃请王褒及信等十数人。武帝唯放王克、殷不害等,信及褒并惜而不遣。寻征为司宗中大夫。明帝、武帝并雅好文学,信特蒙恩礼。至于赵、滕诸王,周旋款至,有若布衣之交。群公碑志多相托焉。唯王褒颇与信埒(liè),自余文人,莫有逮者。
信虽位望通显,常作乡关之思,乃作《哀江南赋》以致其意。大象初,以疾去职。隋开皇元年,卒。有文集二十卷。文帝悼之,赠本官,加荆、雍二州刺史。
(节选自《北史·文苑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时后进,竞相模范范:效法。 |
B.梁元帝承制,除御史中丞承:沿袭。 |
C.自余文人,莫有逮者逮:赶上。 |
D.明帝、武帝并雅好文学雅:高雅。 |
下列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
A.周孝闵帝/践阼封临清县/子除司水下大夫/出为弘农郡/守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司宪/中大夫进爵义城县侯 |
B.周孝闵帝/践阼封临清县子/除司水下大夫/出为弘农郡守/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司宪中大夫/进爵义城县侯 |
C.周孝闵帝践阼/封临清县子/除司水下大夫/出为弘农郡守/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司宪中大夫/进爵义城县侯 |
D.周孝闵帝践阼/封临清县/子除司水下大夫/出为弘农/郡守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司宪/中大夫进爵义城县侯 |
下列对原文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A.梁武帝时,庾肩吾为太子中庶子,庾信任抄撰学士。庾氏父子与徐摛父子出入太子宫中,受到极高的恩宠和礼遇。 |
B.“侯景之乱”爆发,简文帝派庾信率领宫中文官武将上千人守朱雀航,侯景兵到,庾信率领众人先行撤退。 |
C.庾信出使长安,本出于皇帝之命,出仕北朝也实属无奈之举,但作者对此还是流露了不满和讥讽。 |
D.梁元帝派庾信出使西魏,还未完成使命回到梁朝,就赶上西魏率兵南下。江陵被平定后,庾信留在北方,再也没能重返江南故乡。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父子东宫,出入禁闼,恩礼莫与比隆。
(2)信虽位望通显,常作乡关之思,乃作《哀江南赋》以致其意。
(3)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有唐赠太子少保崔公墓志铭
[唐]元稹
公讳倰,字德长。宣州观察使崔衍状为南陵,会南陵赋钱三万,税输之户天地相远,不可等度,由是岁累逋负,人被鞭迫。公始至,一旦命负担者三四人,悉以米盐醯① 酱之具置于担,从十数辈,直抵里中佛舍下,因召集老艾十余人与之坐。遍谓里中:“赋输之粗等者,吾不复问;贫富高下之大不相当,亟言之。不言,罪且死;不实,罪亦死。”既言之,皆笔于书,然后取所负米盐醯酱,饱所从而去。又一里亦如之。凡十数日,尽得诸里所传书,因为户输之籍,有自十万钱而降于千百者,有自千百钱而登于十万者。卒事悬于门,莫敢隐匿者,是岁前逋负尽入焉。宣使骇异之,当去复留者凡七载。歙州阙刺史,府中宾皆愿去,宣使不遣去,以公摄理之,用能也。
累迁转运判官。会朝廷始置两税使,俾之听郡县,襄州湖鄂之税皆莅焉。公乃取一大吏劾其赃,其余眇小不法者牒按之,所莅皆震竦。岁余计奏,宪宗皇帝深嘉之。
会凤翔阙节度,宰相奏名皆不可,上曰:“得之矣。”以公为凤翔节度观察处置使。先是岐吴诸山多椽栎柱栋之材、薪炭粟刍之数,京师藉赖焉。负气势者名为相市,实出于官,公则求者无所与。由是负气势者相与皆怨恨,又无可为毁,乃扬言曰:“以崔之峭削廉隘,好是非人,士众不愿久为帅。”陛下一旦问宰相,予虽心知其不然,然亦惑于众口,卒不能坚辨上意,赖上仁圣不受谗,乃以公为河南尹。理河南不旬月,家家自谓有崔尹,卒吏无敢过其门。识事者皆曰:“五十年无是尹都者。”是岁七月抗疏云:“臣七十当致仕。”词意不可遏,朝廷嘉之。近世未有心胆既强,声势方稳,而能自引去者。明年春,暴疾薨于家。
予与公更相知善有年矣。考公之所尚,仁孝友爱,内外死丧婚嫁之不能自持者,莫不己任之。为理尚严明,勤于举察,胥吏辈始皆难于公,然而终卒无大过。词色朗厉,若不可支梧②,然而下于己者,能以理决之,无不即时换己见。此其所多也。
(节选自《元氏长庆集》卷五十四)
[注]①醯(xī):醋。②支梧:抗拒。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赋输之粗等者,吾不复问粗:大略 |
B.会朝廷始置两税使,俾之听郡县听:听从 |
C.负气势者名为相市,实出于官市:购买 |
D.又无可为毁,乃扬言曰毁:指责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崔公任南陵县令,广泛调查民情,制定了合理的赋税标准并公之于众,解决了贫富悬殊而赋税轻重很不相称的弊端,使无人敢隐瞒资产。 |
B.崔公为政有方,宣州观察使重用其能,让他留任多年;歙州刺史空缺,让他代理。皇上嘉许他监察税务之功;凤翔节度空缺,皇上亲自选用他出任。 |
C.崔公任河南尹深受百姓爱戴,却上疏直言自己年已七十,应当退休。他态度坚定,无法劝阻。近代以来,退休的官员在胆略、声望上无人能与他相比。 |
D.崔公仁孝友爱,内外亲戚无力操办婚丧嫁娶,都由他承担。他治理崇尚严明,勤于考核官员,属吏虽起初深感在他治下为官不易,但最终无大过错。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税输之户天地相远,不可等度,由是岁累逋负,人被鞭迫。
(2)公乃取一大吏劾其赃,其余眇小不法者牒按之,所莅皆震竦。
(3)然而下于己者,能以理决之,无不即时换己见。对于负气势者的“扬言”,元稹为什么“心知其不然,然亦惑于众口”?请简要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