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⑴自非亭午夜分( ) ⑵沿溯阻绝( )
⑶或王命急宣( ) ⑷每至晴初霜旦( )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⑵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三峡之美,举世闻名,读罢此文,你觉得三峡美在哪里?请你根据本文第四段内容,仿照示例,用“三峡的____美,你看_____”的句式说一说。
示例:三峡的树美,你看那绝壁之上的柏树,托足于岩石之间,曲体向阳,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意志,给山水注入了一股生命的活流。
三峡的____美,你看
请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三峡的山”和“夏季江水”的特点。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张孝基仁爱
许昌1士人张孝基,娶同里富人女。富人惟一子,不肖,斥逐之。富人病且死,尽以家财付孝基。后,其子丐于途,孝基见之,恻然谓曰:“汝能灌园乎?”答曰:如得灌园以就食,甚幸!”孝基使灌园。其子能自力,颇驯谨2,无他过。孝基知其能自新,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注释】①许昌: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下文“同里”也是地名。②驯谨:顺从而谨慎。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4分)
(1)尽以家财付孝基( )
(2)孝基博使灌园( )翻译(2分)
如得灌园以就食,甚幸!文中“其子丐于途”的原因是“(用原文句子回答)(1分)
从文中看,张孝基的仁爱具体表现在:(1)
(2)
文言文阅读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 晓雾将歇()② 能与其奇者()
③ 念无与为乐者() ④ 但少闲人()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答谢中书书》中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写一句有关“月”的古诗文:,。
如何理解《记承天寺夜游》中“闲人”的意思?“闲人”真“闲”吗?
阅读《<论语>十则》,完成小题。
⑴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⑵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⑶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⑷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⑸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⑹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⑺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⑻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⑼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⑽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请解释下列加线的词。
(1)不亦说乎(2)人不知而不愠
(3)传不习乎(4)死而后已翻译下列句子。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态度决定高度。本文⑸⑹⑺则主要讲学习态度,请联系学习实际,任选一则,说说你对它的理解。
我选第()则
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修身养德乃成才之本。文中有许多是关于思想品德修养的,根据材料链接①或②从原文中选择一则相应的修身格言,摘抄下来并谈谈你的感悟。
材料链接:
①2011年8月1日,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播出的女特警部队特技表演:头破砖头。一个女特警经过四次试做,第五次终于成功。她的壮举感动了全场观众。
②东晋大臣庾亮,他骑的马里有一匹很凶,有人让他卖掉。庾亮说:“我卖它就会有人买它,那样也会伤害它的新主人,难道因为这匹马对自己不安全,就可以嫁祸他人吗?”
摘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完成小题。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与下面例句中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念无与为乐者
A.念念有词 | B.心无杂念 | C.念念不忘 | D.念过大学 |
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1)欣然起行欣然:
(2)遂至承天寺遂:
(3)相与步于中庭相与: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对“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庭下积水的空明和水中藻、荇交横的样子。 |
B.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庭下积水的空明和竹柏的影子交横的样子。 |
C.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庭下月色的空明和水中藻、荇交横的样子。 |
D.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庭下月色的空明和竹柏的影子交横的样子。 |
附加题
鸣机夜课图记(节选)
铨四龄,母日授四子书①数句。苦儿幼不能执笔,乃镂竹枝为丝断之,诘屈作波、磔②点画,合而成字,抱铨坐膝上教之。既识,即拆去。日训十字,明日,令铨持竹丝合所识字,无误,乃已。至六龄,始令执笔学书。
记母教铨时,组绣纺③绩之具,毕陈左右;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母手任操作,口授句读,咿唔之声,与轧轧相间。儿怠,则少加夏楚④,旋复持儿而泣曰:“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铨朗诵之;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曰:“可以醒矣!”铨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少间,复令读;鸡鸣,卧焉。
【注释】①四子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②波、磔(zhé):汉字书写笔画。③组绣纺:即编织结线。④夏(jiǎ)楚:用于责打的大条等。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3分)
(1)苦儿幼不能执笔
(2)毕陈左右
(3)旋复持儿而泣曰用“/”符号为文中划线句断句
铨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翻译下列句子。(2分)
至六龄,始令执笔学书。蒋母严于教子的做法,与孟子关于“天将降大任于是人”的观点是相通的,你赞成这样的做法吗?为什么?(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