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分)下图表示下丘脑参与人体体温、水盐和血糖平衡的部分调节过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药学家屠呦呦研制了新型抗疟疾药青蒿素,因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疟疾的病原体是疟原虫,这种原虫感染后会在人体内形成周期性繁殖,然后周期性释放毒素,毒素属于一种热源,可刺激了下丘脑中的 中枢,使腺体A分泌的激素增加,从而使产热增加,体温升高。若某人体温24小时保持38度,这期间他体内的产热量 (大于/等于/小于)散热量。
(2)当我们大量喝水后, (结构)减少抗利尿激素的生成和分泌,最终作用于靶器官 ,从而 (促进/抑制)对水分的重吸收。
(3)饭后血糖浓度上升时,下丘脑中的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使胰岛 B 细胞分泌活动增强,促进组织细胞 ,从而使血糖浓度下降,此过程属于 调节。
某湖泊由于大量排入污水,连续多次发生蓝藻爆发,引起水草死亡,周边居民也有出现某种有毒物质中毒现象的。请回答:
(1)湖泊中导致蓝藻爆发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过量的____________。导致水草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水草生长的环境中缺少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这两种非生物因素。
(2)某小组分别于造成和下午在该湖泊的同一地点、同一水层取得两组水样,测得甲组pH为7.3,乙组pH为6.0,那么取自早晨的水样是_________组,理由是______________。
甲组水样中的Q2含量______于乙组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居民中毒是由于蓝有毒物质经事物链的传递引起的,这类食物链中含有的四个营养级的食物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
根据下图所示实验过程回答:
(1)甲图中,供应块是含生长素的琼脂块,接受块是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实验结果,胚芽鞘C发生的现象___________。这一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图中胚芽鞘D不能发生C的现象,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实验说明,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
下图表示动物细胞。请据图回答:
(1)如果②是抗体,则该细胞是______细胞。它是由________分化而来。分化的原因有(每空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抗体的化学本质是_____。抗体从开始合成到分泌出细胞,经过的细胞结构的顺序是_________。
(3)如果该细胞是肾小管上皮细胞,与调节血钾和血钠含量变化有密切关系的细胞器是()______,调节这一过程的激素是由_______分泌的_______。
右图是人的体温变化简图,请据图回答:
(1)当人受到寒冷刺激时,可通过神经和激素的调节来维持正常的体温,此时体内分泌量明显上升的激素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2)当肌肉运动时,体温迅速升高,最高可达______℃,此时,机体可通过___________和_________,使散热量大增,从而维持体温的恒定。
(3)由于体温过高,引起死亡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红薯和土豆都富含淀粉,但红薯吃起来比土豆甜。为探究红薯中是否含还原性糖,请完成以下实验:(每空2分、共12分)
(1)实验原理: 。
(2)可选用的材料与用具:
0.1g/mLNaOH溶液,0.01g/mLNaOH溶液,0.01g/mLCuSO4溶液,0.05g/mLCuSO4溶液,苏丹Ⅲ染液,红薯的提取液,试管等。
(3)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配制斐林试剂。
第二步:取一支试管,在试管中加入红薯提取液2 mL。
第三步:向试管中加入,将试管,保持3 min。]
第四步:观察试管中的颜色变化。
(4)结果分析:
①若,说明红薯中含有还原性糖;
②若,说明红薯中不含还原性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