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生物技术实践】在调查某湖水中H细菌指数(1升水中含有的H细菌个数)的实验中,先将5升湖水水样浓缩至5毫升,然后各取浓缩水样l毫升,涂布到4个培养皿中培养,培养后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42、38、55、18。请回答:
(1)培养基中的蛋白胨和淀粉为细菌生长提供了_______________。
(2)为了尽快观察到细菌培养的实验结果,应将接种了湖水水样的平板置于____________中培养,培养的温度设定在37℃。要使该实验所得结果可靠,还应该同时在另一平板上接种__________作为对照。
(3)细菌培养产生的单个菌落在生态学中称为__________。根据上述结果计算,被检样的H细菌指数为_________。用这种方法测定密度,实际活菌数目要比测得的数目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
(4)为了纯化获得的H细菌,在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过程中,关键是________,而实验结束后,使用过的培养基应该进行_________________处理后才能倒掉。
下图1是某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过程,图2是该生态系统中第二营养级与第三营养级利用食物的部分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图1是碳循环示意图,则丁指 ,丁的来源除了图中所示过程之处,还可来自于 。
(2)图1中乙的存在加快了生态系统的 。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强弱与 (字母)的复杂程度有关。
(3)图2中,肉食动物的粪便属于图中的 ,能量在这两种生物间的传递效率为(用序号表示),人类若圈养某种植食性动物时,一般需要提高食物的利用率,即 (用序号表示)的比值。
(4)图2中的捕食关系说明生态系统具有 功能,捕食关系说明信息传递的作用是 。
(5)生态系统的K值又叫_______ _________,若该生态系统长期维持相对稳定,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第二营养级种群密度时,若在第二次捕获过程中,发现岛上有脱落的标记(某些第二营养级被第三营养级捕食,标记不影响第二营养级被捕食),这种情况下,估算的K值 (增大、不变、下降)。
图1表示在适宜光照下绿色植物叶肉细胞发生的部分生理过程,甲、乙表示细胞器,a、b、c表示物质,图2表示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S1、S2、S3表示所在部位的面积。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产生a过程进行的场所是 ,物质c是 。
(2)若将该植物从CO2浓度为1%的环境中转移到CO2浓度为0.03%的环境中,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叶绿体中[H]的含量将 。[H]在叶绿体中的移动方向是 。
(3)若图2中曲线表示该植物在25℃时光照强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并且已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那么在原有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温度提高到30℃,理论上分析A点将 (上移、下移、不变),B点将________(左移、右移、不变),
(4)图2中植物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量是 ,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总量是 。
(5)该植物细胞吸收18O2,放射性元素__________(能或不能)出现在植物呼吸作用产生的CO2中,原因是 。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请回答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问题:
(1)血浆渗透压大小与 有关,若渗透压升高使人产生渴觉,产生渴觉的中枢位于 ,机体可通过调节作用分泌相关激素来维持内环境稳态,该激素的作用是 。
(2)在寒冷环境下,能引起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的信息分子是 、 。
(3)兴奋传导过程中,膜电位的形成与离子的分布不均匀和离子的跨膜运输有关,分布在膜外的阳离子主要是 ,K+由膜外进入膜内的运输方式是 。
(4)内环境的稳态也离不开免疫调节,受抗原刺激后, 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若分泌的抗体可与神经递质相结合,从而引起的免疫疾病为 。
科研人员为了探究吲哚丁酸(IBA)的不同使用方法和浓度对蓝莓组培苗生根的影响,开展了相关的实验研究。具体方法如下:
①选用生长良好、生理状态相似的蓝莓苗,剪切成2.5cm单苗段备用。
②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对制备好的单苗段进行处理。方法I是将IBA预先添加到基本培养基中,形成含不同IBA浓度的培养基,再将单苗段接种到相应培养基上。方法II是将单苗段置于不同浓度的IBA溶液中沾蘸5s,再接种到基本培养基中。
③培养至12d、18d和30d,统计生根率,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方法 |
组别 |
IBA浓度(mg/L) |
12d生根率(%) |
18d生根率(%) |
30d生根率(%) |
Ⅰ |
1 |
0 |
O |
1 |
1 |
2 |
0.O5 |
O |
20 |
74 |
|
3 |
0.1 |
O |
12 |
50 |
|
4 |
0.2 |
O |
l1 |
48 |
|
5 |
0.5 |
0 |
10 |
47 |
|
Ⅱ |
6 |
0 |
0 |
1 |
1 |
7 |
200 |
70 |
100 |
100 |
|
8 |
500 |
4 |
90 |
91 |
|
9 |
1000 |
0 |
87 |
88 |
(1)在本实验中,每组别都要选取多根单苗段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
(2)在方法Ⅰ中,IBA浓度为0.5 mg/L时,对诱导蓝莓生根起 作用。若需进一步确定在培养基中添加IBA的最适浓度,则实验设计的思路是 。
(3)使用IBA诱导蓝莓单苗段生根时,采用方法 (填“Ⅰ”或“Ⅱ”)更好,原因是使用该处理方法时,在 、 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
(4)有人提出单苗段生根可能需要光照,为此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
①将用适宜浓度IBA溶液处理过的单苗段随机均分为甲、乙两组,分别接种到基本培养基中。
②甲组置于光照条件下培养,乙组 。
③培养一段时间后,分别统计 。
④分析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科学家发现G基因可能与肥胖的产生有关,某研究用高脂肪食物喂养G基因缺失小鼠和正常小鼠8周后,发现基因缺失小鼠的体重明显大于正常小鼠,测量两种小鼠的能量消耗,结果见下图,请据图分析:
(1)G基因缺失导致小鼠肥胖的原因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们发现G基因在下丘脑中表达。G基因缺失会使下丘脑“摄食中枢”的兴奋性增加,进而减少下丘脑细胞分泌________激素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此变化通过垂体,将减弱__________和肾上腺皮质两种靶腺的活动,从而影响动物体内的能量消耗。
(3)肥胖可能导致糖尿病,为了研究新药T对糖尿病的疗效,需要创建糖尿病动物模型。科学研究中常用药物S创建糖尿病动物模型。给甲、乙、丙、丁4组大鼠注射药物S,下图显示各组大鼠进食后血糖浓度的变化,虚线表示基础血糖值。则图中_______组能用于研究新药T疗效。
(4)分别让糖尿病大鼠服用新药T或另外一种治疗糖尿病的药物P后,测定空腹血糖浓度、肝糖原含量、血液总胆固醇浓度和低密度脂蛋白受体表达量(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存在于组织细胞表面,可与低密度脂蛋白结合,参与血脂运输)。数据见下图。图中N表示正常大鼠、M表示无药物处理的糖尿病大鼠、T表示新药T处理的糖尿病大鼠、P表示药物P处理的糖尿病大鼠。*表示与正常大鼠相比有显著差异,#表示与糖尿病大鼠相比有显著差异。利用图中的数据,针对新药T调节糖尿病大鼠血糖和血脂的机制分别做出分析
①糖尿病大鼠服用新药T后空腹血糖浓度和肝糖原含量分别发生_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说明新药T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方式调节血糖水平。
②糖尿病大鼠服用新药T后总胆固醇含量和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的表达量分别发生_____________的变化,说明新药T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式降低血脂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