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
拜占庭的作用是绝对保守的。命运注定它只是保存,而不是创新。它诞生在一个古老的国度,生活在过去的努力和荣誉的阴影之中,这种努力和荣誉正是它所试图维持和恢复的 。他们很少有人具有创造力。 ——斯塔夫阿里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材料中的“拜占庭”具体指哪个国家?
(2)拜占庭曾繁荣一时,但很快败落。依据材料,概括拜占庭迅速衰落的主要原因。
(3)拜占庭的历史命运给我们怎样启示?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⑴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的历程中,其指导思想得到了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中共“七大”确定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中共“十五大”又把什么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实现复兴的奋斗凯歌。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27年8月1日,朱德作为起义领导人之一,负责消灭城里国民学军官教育团和公安局里的警察……同年9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领导工农革命军,举行起义……后来,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向湘赣边的农村进军,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请回答:
(1)据上述材料,归纳材料中提及的历史事件?材料显示共产党探索革命道路的最大成果是什么?
材料二我国对内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全面改革以来,以1992年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改革的分水岭。“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l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
(2)第一阶段农村改革的重大举措是什么?中共十四大确定了怎样的改革目标使得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改革的分水岭?在这一探索过程,我们走了一条怎样的道路?
(3)中共对革命道路和建设道路的探索,有何共同之处?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不断创新是农业持续发展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1)材料一出自哪一个文件?这一文件发生在农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二土地改革后,农村经济基本上还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劳动生产率低下,假如任其自由发展,可能会导致农村贫富两极分化。如果不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不仅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而且农村也不可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等条件。
——《历史纵横》
(2)据材料一概括,为什么要“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2)这条“路”是指什么?这条路起到了什么作用?(2分)
材料三包字万岁!早包早富,迟包迟富,不包永远不能富。
——20世纪70年代末某村宣传标语
(3)据材料三,谈谈你对“包”的理解。据此,你认为农村开始推行什么制度?
材料四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2004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词
(4)材料三中,他为实现“让所有人远离饥饿”的梦想做出了什么贡献?
每位中学生都有自己的梦想,为实现梦想,你认为应该从他身上学习哪些精神?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
材料一:……从那时以来……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挡地展开了。
——中共十七大报告
(1)材料一中“从那时以来”的那时指什么时间?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中“从农村到城市”是如何改革的。
材料二:“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来诗篇……”
(2)1992年的“春天”又指什么?南海边的“诗篇”是指什么?结合史实说明它对中国的影响是什么?
(3)深化改革要不忘总设计师,请问他是谁?
没有强大的工业不可能成为强大的国家。 实现工业化是全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伟大事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土地情况调查表
阶级成分 |
占人口% |
占土地% |
地主、富农 |
10 |
70--80 |
贫农、中农、雇农 |
90 |
20--30 |
(1)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状况?(3分)针对这一状况,党和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二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
(2)根据材料二,列举“一五计划”的主要成就有哪些?“一五计划”的完成对中国工业化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3)材料一、二在发展经济上的共同目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