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Ⅰ.1928年,英国格里菲思做了肺炎双球菌感染小白鼠的实验:
(1)S型:注射小白鼠,小白鼠死亡。
(2)R型:注射小白鼠,小白鼠存活。
(3)S型:65℃加热灭活,注射小白鼠,小白鼠存活。
(4)R型+S型(65℃加热灭活):注射小白鼠,小白鼠死亡。
分析造成实验
(4)结果的原因,可以作出几种假设。
假设①:R型细菌使S型细菌复活;
假设②:____[R或S]型细菌转变为另一种细菌。
Ⅱ.1944年,美国艾弗里等人改进了格里菲思的实验:
(1)R型+适量的S型细菌提取物:注射小白鼠,小白鼠死亡。由此否定了上面的假设____[①或②];同时表明被杀死的S型菌中有某些活性物质存在,它能使____,这种活性物质可能是:______。
(2)R型+适量核酸酶降解S型细菌细胞提取物:注射小白鼠,小白鼠存活。
Ⅲ.我们认为只有实验还不能得出合理的结论,必须补充一个实验,请你补充并预测实验结果:____。
上述实验令人信服地证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去年我国某地由于柑橘大实蝇的危害,橘农遭受到了很大的损失,当地政府想尽一切办法帮助橘农尽量减少损失。
(1)有人想提取橘皮精油获取利润,一般提取橘皮精油的方法是_______法,用这种方法提取橘皮精油的主要步骤是:石灰水浸泡、漂洗、、静置、
(2)橘皮精油的提取之所以不采取水蒸气蒸馏法,是因为水中蒸馏会导致原料______和有效成分_______等问题。
(3)在提取橘皮精油时,橘皮在石灰水中的浸泡时间为以上,并且橘皮要浸透,这样最后才会得到高的出油率。
(4)从橘皮中提取的橘皮精油的特点是,具有诱人的橘香味。
(5)某橘农发现自家有一株橘树具有抗虫性状,欲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大量繁殖,在组织培养的选材非常关键,植物材料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实验的成败。若用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则应选择花粉发育至_____期的花药培养成功率最高。确定花粉发育时期最常用的方法有_______法,某些植物的花粉不易着色,需采用_______法。
(6)影响植物组织培养的因素很多,其中最关键的激素有_______和_______。这两种激素的浓度配比。请解释橘树上的细胞不离体便不能长成完整植株的根本原因:

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的植物,开花时雄花位于植株顶端,雌花位于叶腋处。在自然状态下,花粉既可以落到同一植株的柱头,也可以落到其他植株的柱头。玉米具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是遗传实验常用的材料。某学校三个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分别针对玉米的不同性状进行了实验探究。请分析回答:
(1)已知玉米的常态叶与皱叶是一对相对性状。甲小组计划以自然种植多年后收获的一批常态叶与皱叶玉米的种子为材料,通过实验判断该相对性状的显隐性。他们的设计思路是:随机选取等量常态叶与皱叶玉米种子各若干粒,分别单独隔离种植,观察子一代叶片的性状。若子一代有发生性状分离,则亲本为性;若子一代未发生性状分离,则需要,以达到鉴定的目的。
(2)乙小组对玉米叶片宽窄这一对相对性状进行了研究。已知玉米的宽叶(A)对窄叶(a)为显性;有茸毛(D)对无茸毛(d)为显性,该显性基因纯合时植株在幼苗期就不能存活。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①将有茸毛玉米自交,子代植株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②若将宽叶有茸毛玉米与窄叶有茸毛玉米杂交,子代只出现两种表现型,则亲本的基因型是;F1成熟的群体中,D的基因频率是;若F1自交产生F2,则理论上F2植株的表现型有种,其中窄叶有茸毛所占的比例为
(3)已知玉米高茎对矮茎为显性。丙小组为了探究纯合高茎玉米植株所结果穗的所有子粒全为纯合、全为杂合还是既有纯合又有杂合,他们选取了该玉米果穗上的两粒种子作为亲本,单独隔离种植,结果发现子代植株全为高茎,由此他们判断该玉米果穗所有子粒为纯种。可老师认为他们的结论不科学,原因是
请写出你的实验设计思路并预测最终实验结果。
实验思路:

②单独隔离种植(或自交);

结果预测:
Ⅰ如果,说明该玉米穗上的子粒全为纯合子;
Ⅱ如果,说明该玉米穗上的子粒全为杂合子;
Ⅲ如果部分子粒的后代全为高茎,另一部分子粒的后代既有高茎又有矮茎,说明该玉米穗上的子粒既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

为研究不同光照强度下水稻的光合作用强度,某实验室将水稻幼苗固定于无底反应瓶中进行实验,实验装置如图一所示。

实验原理:该装置中水稻苗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可使浮力增大,使天平指针发生偏转。
实验步骤:
①调节天平平衡;
②用100W的灯泡作为光源。先将灯泡置于距装置20厘米处,15分钟后观察并记录指针偏转方向和格数。
③加大灯泡与装置间距离,过15分钟再观察记录;
④连续重复步骤③。
实验结果绘制如图二,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调控。
(2)请据实验结果分析回答:
①B点与A点比较,光合强度较大的是____________点,指针偏转的方向__________。
②C点表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CD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C点相比较,D点指针向__________偏转。
④若此曲线与横轴相交于E点,则E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用此装置测定水稻幼苗的呼吸强度,需要对此装置进行_______________处理,如果此时水浴温度下降,指针的偏转会受影响,从内在因素分析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

下图为测试不同的化学物质对骨骼肌细胞收缩影响的实验:将带有蛙腓肠肌的股骨用骨夹固定在铁架台上,支配腓肠肌的坐骨神经通过导线与电池相连。在跟腱的游离端有一小块配重悬在下面。实验时将下表所列化学物质分别加入到5份任氏液中分别进行实验,然后通过闭合电路给坐骨神经以一个短刺激,每次实验后用任氏液彻底洗涤该标本,再进行后续实验。据此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任氏液的作用是为肌肉提供_______(填低渗、等渗或高渗)环境以保持肌肉活性。
(2)兴奋传导到神经和肌肉接触点时,轴突末稍释放乙酰胆碱,与肌细胞膜受体结合,使肌细胞膜产生动作电位,动作电位沿着肌细胞膜和横管传播,并使肌浆内质网释放Ca2+,Ca 2+与肌钙蛋白结合,使之变形,解除对肌球蛋白的阻遏,最终导致肌肉收缩。据此回答,在任氏液中加入EDTA,电刺激坐骨神经后,兴奋是否能到达肌细胞膜? ________(能、不能),肌肉能否收缩? ______________ (能、不能)。
(3)在五次实验中,肌肉有三种可能的应答:I肌肉正常收缩一次;II肌肉持续收缩直至疲劳;III肌肉保持松弛, 根本不收缩。 这取决于任氏液中添加的化学物质种类。 导致I、 II、 Ⅲ反应的化学物质分别是()
①任氏液②EDTA③肉毒杆菌毒素④马拉松⑤箭毒

A.②④① B.②④⑤ C.①④③ D.①②⑤

生态学家对某个水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和能量流动情况进行了调查。图为此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

请分析并回答:
(1)高等绿色植物慈姑与蓝藻都能进行光合作用,但光合作用是否是中进行是二者的区别之一。鲻鱼和拟龟都能以蓝藻为食,它们之间存在着关系。
(2)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千卡/(米2·年)。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中大部分通过的途径消耗掉,只有大约%的能量能够流到下一个营养级。
(3)该生态系统在受到轻微污染时, 通过物理沉降、 化学分解和微生物的分解,很快消除污染,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各类和数量不会受到明显的影响, 由此体现出生态系统具有能力,从而使系统的趋于相对稳定。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