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号探测器发射升空,并在14日21时11分在月球表面成功着陆,这是中国航天技术的又一重大进步。下列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的事件是( )
| A.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
| B.“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的升空 |
| C.“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
| D.“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载人飞行成功 |
读“1953—1983年苏联与世界实际GDP平均增长率对比示意图”,下列对1958、1963、1973、1978年GDP平均增长率对比的分析,正确的是()
1953—1983年苏联与世界实际GDP平均增长率对比示意图
| A.1958年苏联GDP增长率高于世界是因为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 |
| B.1963年苏联GDP增长率低于世界是因为赫鲁晓夫改革的提前结束 |
| C.1973年苏联GDP增长率高于世界是因为勃列日涅夫改革的进行 |
| D.1978年苏联GDP增长率低于世界是因为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失败 |
1955年,我国政府在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要解决社会主义的经济任务,就不仅要发展以重工业为基础的工业体系,而且要把包括农业在内的国民经济转移到大生产的技术基础上来,把包括多种经济成份的国民经济改变成为单一的社会主义经济。”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 A.开始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
| B.经济中的“左”倾错误已经抬头 |
| C.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已基本建立 |
| D.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并举 |
“工厂死在接收上,鸟巢做在烟囱上。……,民主涂在嘴巴上,自由附在条件上,议案、协定归了档,文章写在水面上。……,财政躺在发行上,发行发到天文上。……,中国命运在哪里,挂在高高鼻子上。”这首诗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社会状况()
| A.国民大革命时期 |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
| C.抗日战争时期 | D.解放战争时期 |
大型电视专题片《大国崛起》中认为,“近五百年来,真正意义上拥有过世界霸权的只有三个国家:即荷兰、英国和美国。这三个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了接力棒式的创新和发展。”英国对市场经济的创新发展主要表现在()
| A.国家实行奖励对外贸易的政策 |
| B.创立一系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 |
| C.推行自由贸易,逐步确立自由市场经济模式 |
| D.加强政府干预,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 |
1872年上海轮船招商局成立后,“分洋商之利”,获得颇丰。上海商人叶运忠请求另设广运轮船局,李鸿章断然拒绝,批示:“不准另树一帜。”由此可见,李鸿章( )
| A.停办官营工商企业 | B.利用政权垄断经营 |
| C.鼓励发展民族工业 | D.提倡“实业救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