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分)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东北产业结构变化表。
|
1978年 |
2005年 |
第一产业比重(%) |
20.0 |
12.8 |
第二产业比重(%) |
64.3 |
49.6 |
第三产业比重(%) |
15.7 |
37.6 |
材料二:东北某城市以煤炭为主导产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模式图。
材料三:三江平原湿地变化图。
(1)产业结构调整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主要措施之一。据材料一判断,与1978年相比,2005年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是 , , 。(3分)
(2)材料二图中,字母A表示 工业,B表示 工业。(2分)
(3)材料三:图中三江平原湿地也是我国最大的沼泽地分布区,试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4)材料三:1954~2000年土地发生了什么变化的特点?这些变化对当地自然环境产生了哪些影响?(8分)
(5)简述哪些自然因素会引起东北地区粮食产量的波动。(2分)
该图为世界局部地区等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单位:毫米),读图回答下列问题。根据图中等年降水量线的分布状况,比较 A 、 B 两地降水量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运用板块构造理论,比较说明图中 C、D 两地区地质活动和地形特征的异同点。
图中 E 河及支流冲积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简述其土地资源优势;现在为什么又要停止开发其荒地并且加以保护?(6 分)
大约在4000万年前,青藏高原从海底开始隆起。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缓慢抬升,今天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已高达4500多米,形成独特的自然景观。其要素如图所示。阅读并分析以下联系框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按相关关系将下列序号填在框图相应的位置上。
①太阳辐射强 ②气温低 ③空气稀薄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点。在青藏高原地区,“牵一发”指的是什么?
据图简述青藏高原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
该图为中国某区域图,完成下列问题。图中A是(地形区)。简述其形成原因。
黄河从A到B河段水文特征中最大的变化是什么?为什么?
近年来,图中大部分地区沙尘暴天气明显增多,简述产生该现象的地表环境特征。
黄河壶口瀑布位于黄土高原深处的两省交界处。读中国部分区域图,结合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中阴影部分东西狭长,南北窄小,像一条带子缠绕在渭河北部,以干旱严重闻名,被称为“旱腰带”。
材料二:葡萄是喜光作物,适宜在坡地上栽培,水热系数(K值)是影响葡萄品质的重要因素。(K=∑P/∑t×10,其中K为水热系数,∑P为温度≥10℃时期的降水量,∑t为温度≥10℃期间的活动积温)。
材料三:近几年,当地的果农栽培“红地球”葡萄,经济收入得到大幅度提高,葡萄的栽培面积已从前几年不足700km2增加到2200 km2。黄河壶口瀑布位于黄河中游河段,瀑布流向与此河段的整体流向一致,图中照片的拍摄者此时正位于省(简称)境内。
从大气环流角度说明本地区旱灾灾情严重的原因。
试分析渭北“旱腰带”地区葡萄种植的优势气象条件。
2010年冬至2011年春,我国北方地区降水偏少,山东、河南等省发生几十年不遇的严重旱灾,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各地降水季节分配表(占年总量的百分比)。
地区 |
春雨 |
夏雨 |
秋雨 |
冬雨 |
华南地区 |
11 |
43 |
39 |
7 |
华北平原 |
9.8 |
73 |
13 |
4.2 |
长江中下游地区 |
22 |
45 |
18 |
15 |
西北干旱区 |
32 |
29 |
10 |
29 |
材料二 我国部分地区干旱灾害分布区域图。
材料三:近年来,我国已把风力发电作为新能源开发的重点,其中上海、福建和内蒙古等地是重点开发地区。下图示意我国风能资源分布情况: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是什么?
图中A是我国干旱严重地区之一,说明干旱形成的季节及自然原因。
分析减少我国干旱灾害应该采取的措施。
试分别分析我国将上海、福建等地作为风力发电重点开发地区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