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张学颜,字子愚,肥乡人。登嘉靖三十二年进士。辽抚李秋免,大学士高拱欲用学颜,或疑之,拱日:“张生卓荦倜傥,人未之识也,置诸盘错,利器当见。”侍郎魏学曾后至,拱迎问日:“辽抚谁可者?”学曾思良久,曰:“张学颜可。”拱喜曰:“得之矣。”遂以其名上,进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
辽镇边长二千余里,城寨一百二十所,三面邻敌。官军七万二千,月给米一石,折银二钱五分,马则冬春给料,月折银一钱八分,即岁稔不足支数日。自嘉靖戊午大饥,士马逃故者三分之二。前抚王之诰、魏学曾相继绥辑,未复全盛之半。继以荒旱,饿莩枕籍。学颜首请振恤,实军伍,招流移,治甲仗,市战马,信赏罚。黜懦将数人,创平阳堡以通两河,移游击于正安堡以卫镇城,战守具悉就经画。
建州都督王果①以索降人不得,入掠抚顺,守将贾汝翼诘责之。果益憾,约诸部为寇,副总兵赵完责汝翼启衅,学颜奏曰:“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赵完惧,馈金貂,学颜发之,诏逮完,而宣谕王杲如学颜策。诸部闻大兵且出,悉窜匿山谷。果惧,十二月约海西王台送俘获就款,学颜因而抚之。
时张居正当国,以学颜精心计,深倚任之。学颜撰会计录以勾稽出纳。又奏列清丈条例,厘两京、山东、陕西勋戚庄田,清溢额、脱漏、诡借诸弊。又通行天下,得官民屯牧湖陂八十余万顷。民困赔累②者,以其赋抵之。自正、嘉虚耗之后,至万历十年间,最称富庶,学颜有力焉。学颜八疏乞休,许致仕去。卒于家。
【注】①王杲:明朝末期建州女真头领。②赔累:赔钱亏累。
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 ( )
A.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 |
B.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 |
C.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 |
D.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 |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大学士”,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 |
B.“振恤”,即赈济与抚恤,即面对灾荒来袭时,各级政府和民间做的相应的反应和对策。 |
C.“诏”,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诏。秦汉以后,专指帝王的文书命令。 |
D.“致仕”,“致”意思是“获得”,“仕”意为“官职”,“致仕”指获得官职。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学颜深得有关官员赏识。大学士高拱推荐张学颜任辽地巡抚,有人质疑.高拱力争,侍郎魏学曾的看法与高拱一致,张学颜最终获得任命。 |
B.张学颜敢于治理,恪尽职守。辽地边境线长,兵马耗费粮草很大,无法支撑,大饥荒使兵马损失惨重,张学颜采取多个措施,巩固边防。 |
C.张学颜正直敢言,忠于国家。女真首领王杲想聚众作乱,张学颜上奏请朝廷不要姑息王呆,并下令逮捕袒护王杲的赵完,维护了国家利益。 |
D.张学颜精于心计,体恤百姓。他写了关于会计的书,治理庄田,清理各种弊端;对陷入困境的百姓给予关照。明朝被认为最富裕的时期,他出过力。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张生卓荦倜傥,人未之识也,置诸盘错,利器当见。
(2)黜懦将数人,创平阳堡以通两河,移游击于正安堡以卫镇城,战守具悉就经面。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1~4题
明(欧阳)公讳颍,字孝叔。
成平三年,举进士中第,初任峡州军事判官,有能名,即州拜秘书省著作佐郎、知建宁县。未半岁,峡路转运使薛颜巡部至万州,逐其守之不治者,以谓继不治非尤善治者不能,因奏自建宁县往代之。以治闻。由万州相次九领州而治之。一再至曰鄂州。二辞不行:初彭州,以母夫人老,不果行;最后嘉州,以老告,不行。实治七州,州大者繁广,小者俗恶而奸,皆世指为难治者。其尤甚曰歙州,民习律令,性喜讼,家家自为簿书,凡闻人之阴私毫发、坐起语言,日时皆记之,有讼则取以证。其视入狴①牢就桎梏,犹冠带偃箦②,恬如也。盗有杀其民董氏于市,三年捕不获,府君至,则得之以抵法。又富家有盗夜入启其藏者,有司百计捕之甚急,且又大购之,皆不获,有司苦之。公曰勿捕与购,独召富家二子,械付狱,鞫③之。州之吏民皆日"是素良子也",大怪之,更疑互谏。公坚不回,鞫愈急,二子服。然吏民犹疑其不胜而自诬,及取其所盗某物于某所,皆是,然后欢曰:"公,神明也。"其治尤难者若是,其易可知也。
公刚果有气,外严内明,不可犯,以是施于政,亦以是持其身。初,皇考侍郎为许田令,时丁晋公尚少,客其县。皇考识之,曰贵人也,使与之游,待之极厚。及公佐峡州,晋公荐之,遂拜著作。其后,晋公居大位,用事,天下之士往往因而登荣显,而公屏不与之接。故其仕也,自著作佐郎、秘书丞、太常博士、尚书屯田、都官、职方三员外郎、郎中,皆以岁月考课,次第升,知万、峡、鄂、歙、彭、岳、阆、饶、嘉州,皆所当得。及晋公败,士多不免,惟公不及。
明道二年,以老乞分司,有田荆南,遂归焉。以景祜元年正月二十六日终于家,年七十有三。
(选自《欧阳修全集》,中华书局2001年版。有删节)
【注】①狴(bì):监狱。②簧(zé):竹席。③鞫(jū):审讯。
1. |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4. |
把以下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余自燥发时,则知吾吴中有文先生。今夫文先生者,即无论田畯妇孺,至“文先生” 啧啧不离口,然要间①以翰墨得之。而学士大夫自诡能知文先生者,则谓文先生负大节,笃行君子,其经纬足以自表见,而惜其掩于艺。夫艺诚无所重文先生,然文先生能独废艺哉? 造物柄者不以星辰之贵而薄雨露,卒亦不以百谷之用而绝百卉,盖兼所重也。
文先生者,初名璧,字征明。寻以字行,更字征仲。八九岁语犹不甚了了,或疑其不慧,温州公独异之曰:“儿幸晚成,无害也。”先生既长,就外塾,颖异挺发,日记数百千言。尝从温州公官于滁。以文贽庄郎中昶,庄公读而奇之,为诗以赠。归为邑诸生,文日益进。年十六,而温州公以病报,先生为废食挟医而驰,至则殁三日矣。恸哭且绝,久之乃苏。郡僚合数百金为温州公赙,先生固谢不受曰:“劳苦诸君,孤不欲以生污逝者。”其郡吏士谓温州公死廉而先生为能子,因修故却金亭以配前守何文渊,而纪其事。先生服除,益自奋励,下帷读,恒至丙夜不休。于文师故吴少宰宽,于书师故李太仆应祯,于画师故沈周先生,感自愧叹,以为不如也。吴中文士秀异祝允明、唐寅、徐祯卿日来游。允明精八法,寅善丹青,祯卿诗奕奕有建安风。其人咸跅弛②自喜,于曹偶③亡所让,独严惮先生,不敢以狎进。先生与之异轨而齐尚,日欢然亡间也。
俞中丞谏者,先生季父同年也。念先生贫而才先生,欲遗之金,谓曰:“若不苦朝夕耶?” 先生曰:“朝夕饘粥具也。”俞公故指先生蓝衫曰:“敝乃至此乎?”先生佯为不悟者,曰:“雨暂敝吾衣耳。”俞公竟不忍言遗金事。一日,过先生庐,而门渠沮洳④,俞公顾曰:“通此渠,若于堪舆⑤言,当第。”先生谢曰:“公幸无念渠,渠通,当损傍民舍。”异日,俞公自悔曰:“吾欲通文生渠,奈何先言之?我终不能为文生德也。”先生业益精,名日益重。
(节选自王世贞《文先生传》)
【注】①要间:要,大体;间,偶或。②跅弛:放纵。③曹偶:同辈。④沮洳:低湿。⑤堪舆:风水。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学士大夫自诡能知文先生诡:妄言 |
B.造物柄者不以星辰之贵而薄雨露薄:鄙薄 |
C.以文贽庄郎中昶,庄公读而奇之贽:诚意 |
D.独严惮先生,不敢以狎进以:介词,用 |
下列句子中,全部表明文征明品德高尚的一组是()
①无论田畯妇孺,至“文先生” 啧啧不离口
②先生为废食挟医而驰
③颖异挺发,日记数百千言
④而学士大夫自诡能知文先生
⑤郡僚合数百金为温州公赙,先生固谢不受
⑥公幸无念渠,渠通,当损傍民舍
A.①③⑤ | B.②④⑥ | C.①③④ | D.②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时候文征明并不出色,到八九岁时说话都不很清楚,有人怀疑他并不聪明;长大以后他勤奋学习,常常读书到深夜还不肯休息,因而学业精进。 |
B.文征明不仅刻苦读书,还广泛地求师交友。他向李应祯学习书法,向沈周学习绘画,和擅长书画的祝允明、唐寅等人交往,使他在德艺方面日益精进。 |
C.文征明在吴郡中很有名望,农夫、妇女、儿童大体上都是因为书画而知道他的。 |
D.文征明对父亲非常孝顺,父亲去世后悲痛欲绝。郡里的同僚凑集了几百金资助他办理丧事,文征明认为如果接受将有污先父清廉之名,因而没有接受。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生既长,就外塾,颖异挺发,日记数百千言。
(2)其人咸跅弛自喜,于曹偶亡所让,独严惮先生。
(3)通此渠,若于堪舆言,当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记新疆边防
纪昀①
戊子②昌吉③之乱,先未有萌也。屯官以八月十五夜犒诸流人,置酒山坡,男女杂坐。屯官醉后,逼诸流妇使唱歌,遂顷刻激变,戕杀屯官,劫军装库,据其城。十六日晓,报至乌鲁木齐,大学士温公促聚兵。时班兵散在诸屯,城中仅一百四十七人,然皆百战劲卒,视贼蔑如也。温公率之即行。至洪山口,守备刘德叩马曰:“此去昌吉九十里,我驰一日至城下。是彼逸而我劳,彼坐守而我仰攻,非百余人所能办也。且此去昌吉皆平原,玛纳斯河虽稍阔,然处处策马可渡,无险可扼者。所可扼者,此山中一线路耳!贼得城,必不株守,其势当即来。公莫如驻兵于此,借陡崖遮蔽,贼不知多寡,俟其至而扼险下击,是反攻为守,反劳为逸,贼可破也。”温公从之。
及贼既至,德左执红旗,右执利刃。令于众曰:“望其尘气,虽不过千人,然皆亡命之徒,必以死斗,亦不易当。幸所乘皆屯马,未经战阵,受创必返走,尔等各擎枪,屈一膝跪,但伏而击马,马逸则人乱矣!”又令曰:“望影鸣枪,则枪不及贼,火药先尽,贼至反无可用;尔等视我旗动,乃许鸣枪。敢先鸣者,手刃之!”俄而贼众枪争发,砰訇④动地。德曰:“此皆虚发,无能为也。”迨铅丸击前队一人伤,德曰:“彼枪及我,我枪必及彼矣。”举旗一挥,众枪齐发。贼马果皆横逸,自相冲击。我兵噪而乘之,贼遂歼焉。温公叹曰:“刘德状貌如村翁,而临阵镇定乃尔。参将、都司⑤徒善应对趋跄⑥耳!”故是役以德为首功。然捷报不能缕述曲折,今详著之,庶不湮没焉。
(选自《清文观止》)
[注]①纪昀(1724—1805):字晓岚,三十一岁中进士。才华横溢,文思敏捷,博古通今,机智诙谐,得到乾隆皇帝的赏识。乾隆三十七年开四库全书馆,纪晓岚受命为总纂官。先后历时十九年,编纂完成了巨著《四库全书》。②戊子:乾隆33年,1768年。③昌吉:新疆省县名。④砰訇(pēng hōng):拟声词。多用以形容巨大声响,此指枪弹声。⑤参将:官名,与今之上校相等。都司:都指挥使司,为四品武职。⑥趋跄:趋行快步走,这里形容依附权势的样子。见《诗·国风·齐风猗嗟》:“巧趋跄兮,射则臧兮。”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未有萌也萌:征兆,迹象 |
B.然皆百战劲卒劲:强劲有力 |
C.马逸则人乱矣逸:安逸 |
D.我兵噪而乘之乘:追击 |
下面六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刘德“临阵镇定”的一组是()
①视贼蔑如也②是彼逸而我劳,彼坐守而我仰攻
③公莫如驻兵于此④德左执红旗,右执利刃
⑤敢先鸣者,手刃之⑥举旗一挥,众枪齐发
A.①②③ | B.①④⑤ | C.③④⑥ | D.②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记叙了昌吉之乱时守备刘德叩马献策、临阵从容的动人事迹,三言两语便把一个其貌不扬却料事如神、指挥若定的将官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
B.屯官醉后逼迫诸流妇唱歌,结果诸流妇奋起反抗,杀了屯官,抢了仓库,占据城池,酿成一场变乱。 |
C.城中守军虽然只有一百五十来人,但都是些身经百战的将士,在刘德的正确指挥下,很快就全歼了上千反贼。 |
D.叛乱分子都是些乌合之众,他们骑的马也是没有上过战场的屯马,所以守军的火枪一响,他们就互相冲撞,乱作一团。 |
把第I 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望其尘气,虽不过千人,然皆亡之徒,必以死斗,亦不易当。(4分)
译文:
⑵尔等视我旗动,乃许鸣枪。敢先鸣者,手刃之!(3分)
译文:
⑶然捷报不能缕述曲折,今详著之,庶不湮没焉。(3分)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纵囚论欧阳修
信义行于君子,而刑戮施于小人.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此又小人之尤甚者也,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此又君子之尤难者也.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此又君子之尤难者也.
方唐太宗之六年,录大辟囚三百余人,纵使还家,约其自归以就死,是以君子之难能,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其囚及期,而卒自归无后者,是君子之所难,而小人之所易也,此岂近于人情哉
或曰:"罪大恶极,诚小人矣.及施恩德以临之,可使变而为君子;盖恩德入人之深,而移人之速,有如是者矣."曰:"太宗之为此,所以求此名也.然安知夫纵之去也,不意其必来以冀免,所以纵之乎又安知夫被纵而去也,不意其自归而必获免,所以复来乎夫意其必来而纵之,是上贼下之情也;意其必免而复来,是下贼上之心也.吾见上下交相贼以成此名也,乌有所谓施恩德与夫知信义者哉不然,太宗施德于天下,于兹六年矣.不能使小人不为极恶大罪,而一日之恩,能使视死如归而存信义,此又不通之论也."
"然则何为而可 "曰:"纵而来归,杀之无赦;而又纵之,而又来,则可知为转德之致尔.然此必无之事也.若夫纵而来归而赦之,可偶一为之尔.若屡为之,则杀人者皆不死,是可为天下之常法乎不可为常者,其圣人之法乎是以尧舜三王之治,必本于人情;不立异以为高,不逆情以干誉."
【注】三王:指夏禹,商汤,周文周武.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期:希望 |
B.是上贼下之情也贼:揣度,揣摩 |
C.纵使还家,约其自归以就死约:约束 |
D.是以尧舜三王之治,必本于人情本:根据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是以君子之难能,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B.然安知夫纵之去也,不意其必来以冀免 / 意其必免而复来,是下贼上之心也 |
C.然此必无之事也 /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
D.信义行于君子,而刑戮施于小人 / 敏于事而慎于言 |
《纵囚论》以反对纵囚为主题.下面表示欧阳修反对纵囚的最根本的原因的一项是( )
A.杀人者皆不死,是可为天下之常法乎不可为常者,其圣人之法乎 |
B.约其自归以就死:是以君子之难能,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 |
C.吾见上下交相贼,以成此名也,乌有所谓施恩德,与夫知信义者哉 |
D.信义行于君子,而形戮施于小人.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此又小人之尤甚者也 |
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在每段议论时都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提出论点,并大量运用对比技巧以形成强劲的说服力. |
B.文章透过现象看本质,推勘太宗与死囚的心理活动,一反前人的赞许,一针见血地道破纵囚与自归的动机各是邀取名声与侥幸求生. |
C.全文以情理,恩德为两经,以太宗,死囚为两纬,丝丝衔接,环环紧扣,明承暗接,前伏后应,使整篇议论交织一体,文势流贯畅达. |
D.文章通过议论,指出纵囚不近情理,非治国之法;不见恩德,非圣人之法.最后引出文章主旨.鲜明地表达了欧阳修顺应人情,严肃法治的政治观点.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吾见上下交相贼以成此名也,乌有所谓施恩德与夫知信义者哉 (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屡为之,则杀人者皆不死,是可为天下之常法乎 (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永州韦使君新堂记
柳宗元
将为穹谷嵁岩①渊池于郊邑之中,则必辇山石,沟涧壑,凌绝险阻,疲极人力,乃可以有为也.然而求天作地生②之状,咸无得焉.逸其人,因其地,全其天,昔之所难,今于是乎在.
永州实惟九疑之麓.其始度土③者,环山为城.有石焉,翳于奥草;有泉焉,伏于土涂.蛇虺之所蟠,狸鼠之所游.茂树恶木,嘉葩毒卉,乱杂而争植,号为秽墟.
韦公之来,既逾月,理甚无事.望其地,且异之.使命芟其芜,行其涂.积之丘如,蠲之浏如④.既焚既酾,奇势迭出,清浊辨质,美恶异位.视其植,则清秀敷舒;视其蓄,则溶漾纡馀.怪石森然,周于四隅,或列或跪,或立或仆.窍穴逶邃,堆阜突怒.乃作栋宇,以为观游.凡其物类,无不合形辅势,效伎于堂庑之下.外之连山高原,林麓之崖,间厕隐显,迩延野绿,远混天碧,咸会于谯门之内.
已乃延客入观,继以宴娱.或赞且贺曰:"见公之作,知公之志.公之因土而得胜,岂不欲因俗以成化公之择恶而取美,岂不欲除残而佑仁公之蠲浊而流清,岂不欲废贪而立廉公之居高以望远,岂不欲家抚而户晓 "夫然,则是堂也,岂独草木土石水泉之适欤山原林麓之观欤将使继公之理者,视其细,知其大也.
宗元请志诸石,措诸壁,编以为二千石楷法.
【注】①嵁岩:峭壁. ②天作地生:天地间自然形成. ③度土:治理水流,修筑城邑的工程. ④蠲之浏如:蠲(juān),除却污秽;浏如,水很清的样子.下列句子中带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有石焉,翳于奥草翳:遮蔽 |
B.视其蓄,则溶漾纡馀纡馀:曲折萦回的样子 |
C.公之择恶而取美择:选择 |
D.林麓之崖,间厕隐显间厕:交杂错置 |
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有石焉,翳于奥草②有泉焉,伏于土涂.
③韦公之来既逾月,理甚无事④永州实惟九疑之麓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
下列句子中的带点字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3分)
A.辇山石,沟涧壑 | B.芟其芜,行其涂 |
C.视其蓄,则溶漾纡馀 | D.乱杂而争植,号为秽墟 |
联系全文,对本文内容与特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即小见大,化无为有,以新堂为媒介,借事明理,托物言理,言从新堂而起,意却在新堂之外,把题旨确立在如何为政上,内容充实,立意颇高. |
B.文章采用夹叙夹议的写法,以叙发端,经叙而议,议后再叙,把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融会贯通,做到景情事理的和谐统一. |
C.文章交错运用偶句和散句,散中有整,参差多变,音节徐疾相济,形成一种行文流畅,顿挫有节的艺术风格. |
D.从整体上看,文章结构以翻腾开合,跌宕多姿取胜,且在直起直落中饶有映衬,对比之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