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左右以告。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孟尝君闻:“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于是冯谖不复歌。
后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乎?”冯谖署曰:“能。”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孟尝君笑曰:“客果有能也,吾负之,未尝见也。”请而见之谢曰:“文倦于事,愦于忧,而性懦愚,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冯谖曰:“愿之。”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辞曰:“责毕收,以何市而反?”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
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券遍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
长驱到齐,晨而求见。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曰:“责毕瓿乎?来何疾也!”曰:“收毕矣。”“以何市而反?”冯谖曰:“君云‘视吾家所寡有者,’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孟尝君曰:“市义奈何?”曰:“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孟尝君不说,曰:“诺,先生休矣!”
后期年,有毁孟尝君于闵王,齐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孟尝君顾谓冯谖:“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
(节选自《战国策•齐策四》)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右以君贱之也贱:卑微 | B.比门下之客比:和……一样,等同于 |
C.过其友,曰过:拜访 | D.臣窃矫君命矫:假托 |
以下各组句子中,能表现冯谖有远见的一组是:
①倚柱弹其剑 ②因烧其券 ③视吾家所寡有者
④使吏召诸民当偿者 ⑤窃以为君市义 ⑥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
A.①③④ | B.②③⑥ | C.②⑥⑤ | D.①④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冯谖生活贫困,他托人转告孟尝君,愿到他门下做食客。孟尝君虽然知道冯谖没什么才能,但还是收留了他。 |
B.冯谖以无法养家为由要回去,孟尝君亲自向他了解家里情况,知道他家中有老母,就派人给他母亲送去衣食。 |
C.冯谖到薛地收债,很快就办完事,又马不停蹄,一大早赶回齐都,这让孟尝君感到十分奇怪。 |
D.冯谖曾主动问孟尝君,到薛地要买些什么东西回来。后来,他什么东西都没买,虽然做了一番解释,但孟尝君心里还是不快。 |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客果有能也,吾负之,未尝见也。
(2)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小题。
甲文:君子之学也,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蠕而动①,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牍。②
乙文: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为芷,其渐之滫(xiǔ,污水),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降邪而近中正也。
丙文: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注:①端而言,蠕而动。 端:微言;蠕,微动;意思是说极细微的言行。
②禽牍,小的禽兽。古人相见,常拿小禽兽作为礼物。句中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其渐之滫(渐渐) | B.形乎动静(体现) |
C.教使之然而(这样) | D.不临深谷(靠近) |
乙文画线句含义正确的一项是:()
A.喻人本性无善无恶,惟在教育与学习,论证学习与教育的重要性。 |
B.喻人善恶无常,惟在学习,论证教育的重要性。 |
C.喻人是可塑的,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
D.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同义,强调学习环境与内容的重要。 |
给甲文画线的句子加标点,并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2)译文: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小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对……有利 |
B.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游水,游泳 |
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一:专一 |
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
C.知明而行无过矣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
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
下面对文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启发我们,说理并不排除生动性,方法之一就是运用比喻论证。 |
B.从所选的文段可以看出,荀子所讲的“学”,不仅指学习各种文化知识,还包括加强思想品德修养。 |
C.从所选文段还可以看出,荀子认为,对“学”来讲,人的先天条件是决定因素,同样需要后天的努力。 |
D.选文段说理的突出特点是以喻代议,寓议于喻。 |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劝学》是古代作品,为什么至今还有生命力?
荀子主张“学不可以已”,这个“学”当然指“学习”,但是他到底“劝”人们学习什么?
“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揖”这四个比喻中为什么要强调“臂非加长”“声非加疾”“非利足”“非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