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是古代作品,为什么至今还有生命力?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丁前溪,诸城人。富有钱谷。游侠好义,慕郭解①之为人。御史行台按访之。丁亡去,至安丘,遇雨避身逆旅。雨日中不止。有少年来, 馆谷丰隆。既而昏暮, 止宿其家, 莝豆饲畜, 给食周至。问其姓字, 少年云:“主人杨姓,我其内侄也。主人好交游,适他出,家惟娘子在。贫不能厚客给,幸能垂谅。”问:“主人何业?”则家无资产, 惟日设博场以谋升斗。次日雨仍不止, 供给弗懈。至暮, 锉刍;刍束湿, 颇极参差。丁怪之。少年曰:“实告客, 家贫无以饲畜, 适娘子撤屋上茅耳。”丁益异之, 谓其意在得直。天明,付之金,不受;强付,少年持入。俄出, 仍以反客, 云:“娘子言:我非业此猎食者。主人在外, 尝数日不携一钱, 客至吾家, 何遂索偿乎?”丁赞叹而别。嘱曰:“我诸城丁某,主人归,宜告之。暇幸见顾。”
数年无耗。值岁大饥,杨困甚,无所为计。妻漫劝诣丁, 从之。至诸, 通姓名于门者。丁茫不忆, 申言始忆之。踩履而出, 揖客入。见其衣敝踵决, 居之温室, 设筵相款, 宠礼异常。明日, 为制冠服, 表里温暖。杨义之, 而内顾增忧, 褊心不能无少望, 居数日, 殊不言赠别。杨意甚亟, 告丁曰: “顾不敢隐, 仆来时, 米不满升。今过蒙推解, 固乐, 妻子如何矣!”丁曰:“是无烦虑, 已代经纪矣。幸舒意少留, 当助资斧。”走伻②招诸博徒, 使杨坐而乞头, 终夜得百金, 乃送之还。归见室人, 衣履鲜整, 小婢侍焉。惊问之, 妻言: “自君去后, 次日即有车徒赍送布帛米粟, 堆积满屋, 云是丁客所赠。又婢十指, 为妾驱使。”杨感不自已。由此小康, 不屑旧业矣。
异史氏曰:“贫而好客,饮博浮荡者优为之;异者, 独其妻耳。受之施而不报, 岂人也哉? 然一饭之德不忘,丁其有焉。” (选自《聊斋志异》第二卷)
【注释】①郭解,西汉人,以“任侠”闻名,常藏匿亡命,喜于救人之危。武帝时,被族诛。
②伻 (bēng): 使, 使者。这里是派人。③乞头: 开赌场的人向赢钱的赌徒抽钱。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主人好交游,适他出适:恰好 |
B.暇幸见顾幸:幸亏 |
C.数年无耗耗: 消息 |
D.妻漫劝诣丁诣: 造访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慕郭解之为人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
B.家贫无以饲畜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
C.何遂索偿乎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
D.为制冠服, 表里温暖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没有活用的一项是()
A.惟日设博场以谋升斗 |
B.居之温室, 设筵相款 |
C.见其衣敝踵决 |
D.杨义之,而内顾增忧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安丘杨家虽然家境贫寒,对逃亡中的丁前溪却能尽其所能地去招待, 甚至扯下屋顶的草来喂丁的牲口, 还分文不取。 |
B.文章通过语言描写和行动描写等手法,生动形象地刻画了杨妻的形象,表现了她乐善好施的美德。 |
C.丁前溪受人滴水之恩以涌泉回报,不但对恩人的衣食住行关怀备至,还主动、及时地解决了他的后顾之忧,令杨十分感动。 |
D.异史氏认为,贫穷却很好客,一般人都很难做到,更别说是饮酒赌博轻浮浪荡的人了,而杨妻却是个例外。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俄出, 仍以反客, 云:“娘子言:我非业此猎食者。”
(2)受之施而不报, 岂人也哉? 然一饭之德不忘,丁其有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
古弼为人,忠慎质直;尝以上谷苑囿太广,乞减太半以赐贫民,入见魏主,欲奏其事。帝方与给事中刘树围棋,志不在弼;弼侍坐良久,不获陈闻。忽起,捽树头,掣下床,搏其耳,殴其背,曰:“朝廷不治,实尔之罪!”帝失容,舍棋曰:“不听奏事,朕之过也,树何罪!置之!”弼具以状闻,帝皆可其奏。弼曰:“为人臣无礼至此,其罪大矣。”出诣公车,免冠徒跣请罪。帝召入,谓曰:“吾闻筑社之役,蹇蹶而筑之,端冕而事之,神降之福。然则卿有何罪!其冠履就职。苟可以利社稷,便百姓者,竭力为之,勿顾虑也。”
太子课民稼穑,使无牛者借人牛以耕种,而为之芸田以偿之,凡耕种二十二亩而芸七亩,大略以是为率。使民各标姓名于田首以知其勤惰,禁饮酒游戏者。于是垦田大增。
八月,乙丑,魏主畋于河西,尚书令古弼留守。诏以肥马给猎骑,弼悉以弱者给之。帝大怒曰:“笔头奴敢裁量朕!朕还台,先斩此奴!”弼头锐,故帝常以笔目之。弼官属惶怖,恐并坐诛,弼曰:“吾为人臣,不使人主盘于游畋,其罪小;不备不虞,乏军国之用,其罪大。今蠕蠕方强,南寇未灭,吾以肥马供军,弱马供猎,为国远虑,虽死何伤!且吾自为之,非诸君之忧也。”帝闻之,叹曰:“有臣如此,国之宝也。”赐衣一袭,马二匹,鹿十头。(选自《资治通鉴》第一百二十四卷)选出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
A.帝方与给事中刘树围棋,志不在弼志:志向。 |
B.忽起,捽树头,掣下床捽:捶打。 |
C.苟可以利社稷,便百姓者,竭力为之便:便利,方便。 |
D.为之芸田以偿之芸:代之种植蔬菜的田地。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尝以上谷苑囿太广 乞减太半以赐贫民 ![]() |
B.不听奏事,朕之过也![]() |
C.朝廷不治,实尔之罪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 |
D.八月,乙丑,魏主畋于河西 |
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古弼“质直”的一组是()
①尝以上谷苑囿太广,乞减太半以赐贫民
②捽树头,掣下床,搏其耳,殴其背
③苟可以利社稷,便百姓者,竭力为之,勿顾虑也
④弼官属惶怖,恐并坐诛
⑤诏以肥马给猎骑,弼悉以弱者给之
⑥今蠕蠕方强,南寇未灭,吾以肥马供军,弱马供猎,为国远虑,虽死何伤
A.①②⑤⑥ | B.①③④⑤ | C.②③④⑥ | D.②③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魏主因为古弼请求他把皇家苑囿一半的占地赐给百姓而对其不满,当古弼再次进宫上奏时,魏王借与刘树下围棋而对他置之不理。 |
B.古弼在魏王面前公然打骂刘树,可见古弼对魏王也根本没放在眼里。 |
C.古弼督促百姓种庄稼,让没有牛的人家去向有牛的人家借牛来耕种,然后再替有牛的人家锄地来作为偿还,还禁止百姓喝酒和游玩。因此,开垦的农田大大增加。 |
D.古弼几次冲撞魏王,但魏王都未因此而治他的罪,反而对其大加赞赏与恩赐。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吾闻筑社之役,蹇蹶而筑之,端冕而事之,神降之福。然则卿有何罪!
译文:
⑵今蠕蠕方强,南寇未灭,吾以肥马供军,弱马供猎,为国远虑,虽死何伤!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答苏武书李陵
子卿足下:
勤宣令德,策名清时,荣问休畅,幸甚幸甚。远托异国,昔人所悲,望风怀想,能不依依?昔者不遗,远辱还答,慰诲勤勤,有逾骨肉,陵虽不敏,能不慨然?
自从初降,以至今日,身之穷困,独坐愁苦。终日无睹,但见异类。韦韝毳幕①,以御风雨;羶肉酪浆,以充饥渴。举目言笑,谁与为欢?胡地玄冰,边土惨裂,但闻悲风萧条之声。凉秋九月,塞外草衰。夜不能寐,侧耳远听,胡笳互动,牧马悲鸣,吟啸成群,边声四起。晨坐听之,不觉泪下。嗟乎子卿,陵独何心,能不悲哉!
与子别后,益复无聊,上念老母,临年被戮;妻子无辜,并为鲸鲵②;身负国恩,为世所悲。子归受荣,我留受辱,命也如何?身出礼义之乡,而入无知之俗;违弃君亲之恩,长为蛮夷之域,伤已!令先君之嗣,更成戎狄之族,又自悲矣。功大罪小,不蒙明察,孤负陵心区区之意。每一念至,忽然忘生。陵不难刺心以自明,刎颈以见志,顾国家于我已矣,杀身无益,适足增羞,故每攘臂忍辱,辙复苟活。左右之人,见陵如此,以为不入耳之欢,来相劝勉。异方之乐,只令人悲,增忉怛耳。
嗟乎子卿,人之相知,贵相知心,前书仓卒,未尽所怀,故复略而言之。
昔高皇帝以三十万众,困于平城。当此之时,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然犹七日不食,仅乃得免。况当陵者,岂易为力哉?而执事者云云,苟怨陵以不死。然陵不死,罪也;子卿视陵,岂偷生之士而惜死之人哉?宁有背君亲,捐妻子而反为利者乎?然陵不死,有所为也,故欲如前书之言,报恩于国主耳,诚以虚死不如立节,灭名不如报德也。昔范蠡不殉会稽之耻,曹沬不死三败之辱,卒复勾践之仇,报鲁国之羞,区区之心,窃慕此耳。何图志未立而怨已成,计未从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
嗟乎子卿,夫复何言?相去万里,人绝路殊。生为别世之人,死为异域之鬼。长与足下,生死辞矣。幸谢故人,勉事圣君。足下胤子无恙,勿以为念。努力自爱,时因北风,复惠德音。李陵顿首。 (选自《文选》卷四十一,有删节)
【注释】①韦韝(gōu):皮革制的长袖套,用以束衣袖,以便射箭或其他操作。毳(cuì脆)幕:毛毡制成的帐篷。②鲸鲵(qíngní):鲸鱼雄曰鲸,雌曰鲵。原指凶恶之人,《左传·宣公十二年》:“古者明王伐不敬,取其鲸鲵而封之,以为大戮。”此处借指被牵连诛戮的人。选出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A.望风怀想,能不依依依依:满含深情。 |
B.终日无睹,但见异类异类:指禽兽神鬼之类。 |
C.每一念至,忽然忘生忽然:恍惚之中。 |
D.努力自爱,时因北风,复惠德音自爱:爱惜自己。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身之穷困,独坐愁苦 生为别世之人,死为异域之鬼 ![]() |
B.羶肉酪浆,以充饥渴 见陵如此,以为不入耳之欢 ![]() |
C.但闻悲风萧条之声![]() |
D.身负国恩,为世所悲 |
然陵不死,有所为也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使作者产生“悲”的原因的一组是()
①昔者不遗,远辱还答,慰诲勤勤,有逾骨肉
②身之穷困,独坐愁苦。终日无睹,但见异类。
③韦韝毳幕,以御风雨;羶肉酪浆,以充饥渴。
④夜不能寐,侧耳远听,胡笳互动,牧马悲鸣,吟啸成群,边声四起。
⑤晨坐听之,不觉泪下。
⑥令先君之嗣,更成戎狄之族。
A.①②③⑥ | B.①③④⑤ | C.②③④⑥ | D.②③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书信开篇,李陵赞扬苏武努力发扬美德,在政治清明的时候建立功名,美好的名声传遍四方,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
B.李陵对自己的投降事实“供认不讳”,但字里行间流露出在匈奴生活的艰辛与无奈。 |
C.李陵对自己的投降之举深感内疚,认为有负国恩,背弃君王和父母的恩情。 |
D.李陵给苏武写这封信,是希望苏武能够谅解自己并能在汉王面前为自己开脱罪责。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夜不能寐,侧耳远听,胡笳互动,牧马悲鸣,吟啸成群,边声四起。
译文:
⑵何图志未立而怨已成,计未从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
刘姓
邑刘姓,虎而冠者也。后去淄居沂,习气不除,乡人咸畏恶之。有田数亩,与苗某连陇。苗勤,田畔多种桃。桃初实,子往攀摘;刘怒驱之,指为己有。子啼而告诸父。父方骇怪,刘已诟骂在门,且言将讼。苗笑慰之。怒不解,忿而去。
时有同邑李翠石作典商于沂,刘持状入城,适与之遇。以同乡故相熟,问:“作何干?”刘以告。李笑曰:“子声望众所共知;我素识苗甚平善,何敢占骗。将毋反言之也!”乃碎其词纸,曳入肆,将与调停。刘恨恨不己,窃肆中笔,复造状,藏怀中,期以必告。未几,苗至,细陈所以,因哀李为之解免,言:“我农人,半世不见官长。但得罢讼,数株桃何敢执为己有。”李呼刘出,告以退让之意。刘又指天画地,叱骂不休;苗惟和色卑词,无敢少辨。
既罢,逾四五日,见其村中人,传刘已死,李为惊叹。异日他适,见杖而来者,俨然刘也。比至,殷殷问讯,且请顾临。李逡巡问曰:“日前忽闻凶讣,一何妄也?”刘不答,但挽入村,至其家,罗浆酒焉。乃言:“前日之传,非妄也。曩出门见二人来,捉见官府。问何事,但言不知。自思出入衙门数十年,非怯见官长者,亦不为怖。从去,至公解,见南面者有怒容曰:‘汝即某耶?罪恶贯盈,不自悛悔;又以他人之物,占为己有。此等横暴,合置铛鼎!’一人稽簿曰:‘此人有一善,合不死。’南面者阅簿,其色稍霁。便云:‘暂送他去。’数十人齐声呵逐。余曰:‘因何事勾我来?又因何事遣我去?还祈明示。’吏持簿下,指一条示之。上记:崇祯十三年,用钱三百,救一人夫妇完聚。吏曰:‘非此,则今日命当绝,宜堕畜生道。’骇极,乃从二人出。二人索贿。怒告曰:‘不知刘某出入公门二十年,专勒人财者,何得向老虎讨肉吃耶?’二人乃不复言。送至村,拱手曰:‘此役不曾啖得一掬水。’二人既去,入门遂苏,时气绝已隔日矣。”
刘自此前行顿改,今七旬犹健。去年,李诣周村,遇刘与人争,众围劝不能解。李笑呼曰:“汝又欲讼桃树耶?”刘芒然改容,呐呐敛手而退。(据《聊斋志异》铸雪斋抄本)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邑刘姓,虎而冠者也虎而冠:像披着人衣的老虎 |
B.因哀李为之解免哀:哀叹 |
C.比至,殷殷问讯,且请顾临殷殷:很热情地 |
D.南面者阅簿,其色稍霁稍霁:稍微消减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习气不除,乡人咸畏恶之 又以他人之物,占为己有 ![]() |
B.怒不解,忿而去 异日他适,见杖而来者 ![]() |
C.刘以告![]() |
D.将毋反言之也 |
日前忽闻凶讣,一何妄也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刘某“虎而冠”的一组是()
①后去淄居沂,习气不除,乡人咸畏恶之
②刘怒驱之,指为己有
③刘已诟骂在门,且言将讼
④窃肆中笔,复造状,藏怀中,期以必告
⑤刘又指天画地,叱骂不休
⑥罪恶贯盈,不自悛悔
A.①②④⑤ | B.①③④⑥ | C.①③④⑥ | D.②③④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某到沂县后恶性不改,对于苗某种在地边的桃树硬说是自己家的,还对苗家的儿子摘桃大加制止,并赶到苗家门前进行辱骂。 |
B.当李翠石撕毁刘某的状纸,要以后要对刘苗两家进行调解后,刘某竟然偷偷拿当铺里的纸笔,重新写了状纸,以备日后再告。 |
C.苗某虽然对刘某的行为一再迁就,希望避免引发更大的矛盾,但对于流行的无理取闹,还是不甘示弱的。 |
D.刘某虽然人面兽心、恶贯满盈,但毕竟也做过好事,崇祯年间就曾救活一对夫妇,这使得他他得以不被阴曹地府处死。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我农人,半世不见官长。但得罢讼,数株桃何敢执为己有。
译文:
⑵不知刘某出入公门二十年,专勒人财者,何得向老虎讨肉吃耶?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
大禹治水
禹为人敏给克勤,其德不违,其仁可亲,其言可信,声为律,身为度,称以出;亶亶穆穆,为纲为纪。
禹乃遂与益、后稷奉帝命,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薄衣食,致孝于鬼神。卑宫室,致费于沟淢。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檋。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令益予众庶稻,可种卑湿。命后稷予众庶难得之食。食少,调有余相给,以均诸侯。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及山川之便利。
禹行自冀州始。冀州既载壶口,治梁及岐。既修太原,至于岳阳。覃怀致功,致于衡漳。其土白壤。赋上上错,田中中。常、卫既从,大陆既为。鸟夷皮服。夹右碣石,入于海。
于是九州攸同,四奥既居,九山刊旅,九川涤原,九泽既陂,四海会同。六府[注]甚,众土交正,致慎财赋,咸则三壤成赋。中国赐土姓:“祗台德先,不距朕行。”
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于是帝锡禹玄圭,以告成功于天下。天下于是太平治。(《史记·夏本纪第二》)
[注]六府:指金、木、水、火、土、谷六库。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禹为人敏给克勤,其德不违不违:依从 |
B.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不成:不行,不可以。 |
C.陆行乘车,水行乘船乘船:乘坐船只。 |
D.既修太原,至于岳阳至于:连词,表示另提一事或另一情况。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声为律,身为度,称以出![]() |
|
B.禹乃遂与益、后稷奉帝命![]() |
|
C.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 以告成功于天下 ![]() |
D.薄衣食,致孝于鬼神 |
夹右碣石,入于海
下列四组句子。分表表现大禹“敏给”和“克勤”的一项是()
A.①卑宫室,致费于沟淢 ②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 ![]() |
B.①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 ②泥行乘橇,山行乘檋 ![]() |
C.①命后稷予众庶难得之食 ②冀州既载壶口,治梁及岐。既修太原,至于岳阳 ![]() |
D.①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及山川之便利 |
②天下于是太平治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禹的声音和身躯都非常标准,借此可以校正音律的高低和尺度的长短。 |
B.大禹的父亲鲧因治水无功而受到惩罚,他对此感到难过,当他接受了治水的命令后,与益和后稷一同到任,凭借他的聪明才智和吃苦耐劳,终于治水成功。 |
C.治水期间,他开发九州土地,疏导九条河道,修治九个大湖,测量九座大山。命令诸侯百官发动那些被罚服劳役的罪人分治九州土地。 |
D.治水成功后,东临大海,西至沙漠,从北方到南方,天子的声威教化达到了四方荒远的边陲。于是舜帝为表彰禹治水有功而赐给他一块代表水色的黑色圭玉。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令益予众庶稻,可种卑湿。命后稷予众庶难得之食。食少,调有余相给,以均诸侯。
译文:
⑵六府甚,众土交正,致慎财赋,咸则三壤成赋。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