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是小明和小华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的情景,通过酒精灯对水加热,使水沸腾,他们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1)在组装器材时,应按照______________(填“由上到下”或“由下到上”)的顺序,在固定石棉网时,应处于酒精灯火焰的_______(填“外焰”、“内焰”或“焰心”)位置.
(2)如图甲、乙所示是该同学观察到液体在沸腾前或沸腾时气泡在液体中的上升过程,则_______图是液体沸腾时的情况.
(3)从数据上看,本次实验中水沸腾时的温度为_______℃,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_______.
(4)根据记录在提供的坐标系中画出水的温度和时间关系的图像.
(5)实验中发现,水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时间过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写一种原因即可)
小明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用如图甲所示的滑轮组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

(1)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体上升的高度__________,与所提物体的重力大小__________;(均选填“有关”或“无关”)
(2) 算出第4次实验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__;
(3) 如果换用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把同一重物提升相同高度,需要做的额外功更________,所以机械效率更__________;(均选填“大”或“小”)
(4) 关于用同一滑轮组提升重物时的机械效率,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提升越重的物体,机械效率越大 | B.有用功越大,机械效率一定越大 |
| C.额外功越大,机械效率一定越小 | D.同一机械的机械效率是恒定不变的 |
(5) 在正确操作该实验时,应该沿着竖直方向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若某同学在实验时加速拉动弹簧测力计,则所测得的滑轮组机械效率与正确操作实验相比将__________(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在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让质量不同的铁球从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撞击同一木块,能将木块撞出一段距离。如甲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的目的是_,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铁球的动能大小与(选填“质量”或“速度”)的关系。
(2)该实验是通过观察的大小,来说明铁球对木块的多少,从而判断出(“铁球”或“木块”)具有的动能的大小。
(3)若水平面绝对光滑且不计空气阻力,该实验能成功吗?答:
(4)有同学将实验装置改进成图乙所示,利用质量不同的铁球将弹簧压缩相同程度静止释放,撞击同一木块。该实验方案是否可行? 答:若他按此方案操作,他会看到的现象是:
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在杠杆支点的两边分别挂上钩码来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如图甲所示,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选填“左”或“右”)移动.实验中,要将杠杆调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乙所示),其目的是.
(2)实验中测得的数据如下表所示,表格中漏填的数据应为N.
| 测量 序号 |
动力 F1/N |
动力臂 l1/cm |
阻力 F2/N |
阻力臂 l2/cm |
| ① |
1 |
20 |
2 |
10 |
| ② |
2 |
15 |
1.5 |
20 |
| ③ |
3 |
5 |
15 |
(3)有的同学按现有方案得出如下结论:“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这个结论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符,原因是实验过程中.
A.没有改变力的大小 B.没有改变力的方向
C.没有改变力的作用点 D.实验次数较少,结论具有偶然性
用如图甲所示的两个完全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A、B两种液体加热,绘制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
(1)如果A、B两种液体的质量相同,则________液体的比热容较大;
(2)如果A、B为同种液体,则________液体的质量较大。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由图甲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cm。
(2)实验前,应调节凸透镜、蜡烛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时注意将(填“凸透镜”、“蜡烛”或“光屏”)摆放在另外两个元件的中间。
(3)小明经调节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但像的位置偏高,如图乙所示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把蜡烛向(选填“上”或“下”)调。
(4)调节好蜡烛的高度后,她把蜡烛移到A点处,此时光屏上的像很模糊,为了得到清晰的像,应把光屏向移动(填“左”或“右”),这次成的是立、的实像。(选填“正”、“倒”,“放大”、“缩小”、“等大”)
(5)如图乙所示,若想在光屏上(光屏未画出)得到烛焰清晰放大的实像,则烛焰应位于透镜左侧A、B、C、D四个位置中的__________位置。
(6)再把蜡烛移到D点处,无论怎样调节光屏,光屏上始终接收不到像,是因为此时成的是正立、放大的像,要想看到这个像,小芳观察的方法应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