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请回答:
(1)CO2的电子式 。
(2)钠燃烧不能用CO2灭火,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理由 。
(3)重晶石(BaSO4)不溶于酸,用饱和Na2CO3处理转化为易溶于酸的BaCO3,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4)完成以下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Cr2O+ ( )H2O2+ _____ =( ) Cr3++ ( ) O2 ↑+ ________
II.化合物K3Fe(A2B4)3·3H2O是重要的催化剂。将化合物K3Fe(A2B4)3·3H2O受热完全分解,只得到气体产物和固体产物。经分析,气体产物只有甲、乙和水蒸气。已知甲、乙均由A、B两元素组成,且摩尔质量:M(甲)<M(乙)。A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2倍,B元素的主族序数是其所在周期数的3倍。经分析,固体产物只有Fe、FeO 和K2AB3。某同学再进行以下定量分析。
(1)甲的化学式: 。
(2)溶液②与KMnO4发生氧化还原的离子方程式: 。
(3)由以上实验数据的分析可知n(Fe):n(FeO) :n(K2AB3) = : : 。
(4)某同学认为:溶液②由紫红色变为无色,振荡试样半分钟内不变色,即可证明溶液②与KMnO4溶液反应到达滴定终点。判断该同学设想的合理性并说明理由 。
下图是无机物A~M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关系(部分产物及反应条件未列出)其中,I是自然界中含量最高的金属,K是一种红棕色气体。
(1)A是,G是。
(2)反应⑦的化学方程式是。
(3)反应④的离子方程式是。
(4)在反应②③⑥⑨中,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5)将化合物D与KNO3、KOH共融,可制得一种“绿色环保”高效净化剂K2FeO4(高铁酸钾),同时还生成KNO2和H2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10分)硫酸铵是一种常用的铵态氮肥。下表是硫酸铵化肥品质的主要指标。
指标 项目 |
优等品 |
一等品 |
合格品 |
外观 |
白色结晶,无可见机械杂质 |
无可见机械杂质 |
|
氮(N)含量 |
≥21.0% |
≥21.0% |
≥20. 5% |
新华中学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本地农业生产服务,对某农用品商店出售的一等品硫酸铵化肥的品质进行探究。
[观察外观] 该硫酸铵化肥无可见机械杂质。
[实验探究]按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烧瓶内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烧杯中盛放的试剂最好是 ___ __(填“浓硫酸”、“稀硫酸”或“水”)。
(2)实验过程中,需往烧瓶中加入足量浓氢氧化钠溶液并充分加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讨论]
甲同学:根据此实验测得的数据,计算硫酸铵化肥的含氮量可能偏高,因为实验装置中存在一个明显缺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同学:实验装置中还存在另一个明显缺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过大家充分讨论一致认为:针对甲、乙两位同学指出的实验装置中存在的明显缺陷,需改进实验装置,重新进行实验。
[探究结论]
称取13.5 g硫酸铵化肥样品,用改进后的实验装置重新进行实验,测得实验前后B装置增重3.40 g。该化肥(填“是”或“不是”)一等品。
室温下,单质A、B、C分别为固体、黄绿色气体、无色气体,在合适反应条件下,它们可以按下面框图进行反应,又知E溶液是无色的,请回答:
(1)A是 ,B是 ,C是 (填化学式)
(2)反应⑥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反应④的离子方程式为: 。
已知甲、乙、丙为常见单质,A、B、C、D、E、F、G、X均为常见的化合物;B和X的摩尔质量相同,E的相对分子质量比D的相对分子质量大16,在一定条件下,各物质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1)写出X的电子式和G的化学式:X__________,G__________;
(2)写出有关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B+H2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硫酸钡是惟一无毒的钡盐,工业上以BaSO4等为原料通入图所示流程反应可以制备锌钡白和过氧化氢:
(1)上述流程中共有7个化学反应,其中有__________个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2)写出过氧化氢的电子式:__________;写出物质H的电子式:__________。
(3)写出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
反应①: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③: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④: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⑦: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