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所示是分离混合物时常用的仪器,从左至右,可以进行的混合物分离操作分别是
A.蒸馏、蒸发、萃取、过滤 | B.过滤、蒸发、萃取、蒸馏 |
C.萃取、过滤、蒸馏、蒸发 | D.蒸发、蒸馏、过滤、萃取 |
自然界地表层原生铜的硫化物经氧化、淋滤作用后变成CuSO4溶液,向地下深层渗透,遇到难溶的ZnS或PbS,慢慢转变为铜蓝(CuS)。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CuS的溶解度大于PbS的溶解度 |
B.原生铜的硫化物具有还原性,而铜蓝没有还原性 |
C.CuSO4与ZnS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u2++S2-=CuS↓ |
D.整个过程涉及的反应类型有氧化还原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
已知室温下,Al(OH)3的溶解度远大于Fe(OH)3。向浓度均为0.1mol·L—1的Fe(NO3)3和Al(NO3)3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下列示意图表示生成Al(OH)3的物质的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的关系,合理的是
下列有关描述中正确的是
A.常温下硝酸铵溶于水是一个能自发进行的吸热过程,说明该过程的△S>0 |
B.反应 A(g)+3B(g) ![]() |
C.已知H+(aq) + OH- (aq) = H2O(l);△H =" -57.3" kJ/mol。将4 g氢氧化钠固体放入100 mL 1 mol/L的稀盐酸中,放出了5.73 kJ的热量 |
D.检验C2H5Cl中的氯元素:先将C2H5Cl与NaOH溶液混合后加热,冷却后再AgNO3溶液 |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等物质的量的N2和CO所含分子数均为NA |
B.1.7gH2O2中含有的电子数为0.9NA |
C.10mL质量分数98%的H2SO4,用水稀释至100mL,H2SO4的质量分数为9.8% |
D.1molCl2与足量的铁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3NA |
X﹑Y﹑Z﹑M是元素周期表中前20号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X﹑Y﹑Z相邻。X 的核电荷数是Y 的核外电子数的一半,Y与M可形成化合物M2Y。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还原性: X的氢化物﹥Y的氢化物﹥Z的氢化物 |
B.简单离子的半径:M的离子>Z的离子 >Y的离子>X的离子 |
C.YX2﹑M2Y都含有极性键 |
D.Z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ZO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