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20日,《科学》杂志上宣告世界上首例人造生命——人造细胞诞生,并将其命名为“辛西娅”(意为“人造儿”)。是地球上第一个由人类制造的能够自我复制的新物种。其基本思路是:人工合成DNA分子,并用膜将其与其他成分包裹后,放在一定培养基中培养。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辛西娅一定含有C、H、O、N、P、S等6种元素
B.辛西娅至少含有水、无机盐、糖类、蛋白质、脂质、核酸等6种化合物
C.辛西娅的诞生说明DNA能够直接控制生命活动
D.膜的作用是将辛西娅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各种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核酸。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微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RNA | B.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
C.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 D.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
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用35S和32P分别标记T2噬菌体时,做法是()
A.分别用35S和32P的人工培养基培养T2噬菌体 |
B.分别将35S和32P注入鸡胚,再用T2噬菌体感染鸡胚 |
C.分别用35S和32P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分别用上述细菌培养T2噬菌体 |
D.分别用35S和32P的动物血清培养T2噬菌体 |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得出这一结论的关键是()
A.用S型活细菌和加热杀死后的R型细菌分别对小白鼠进行注射,并形成对照 |
B.用杀死的S型细菌与无毒的R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白鼠体内,测定小白鼠体液中抗体的含量 |
C.从死亡小白鼠体内分离获得了S型细菌 |
D.将S型细菌的各种因子分离并分别加入到各培养基中,培养R型细菌,观察是否发生变化 |
关于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需对S型细菌中的物质进行提取、分离和鉴定 |
B.配制培养基的成分应适合噬菌体生长和繁殖 |
C.转化的有效性与提取的DNA纯度密切相关 |
D.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 |
下列四种现象中,可以用下图表示的是()
A.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随细胞体积的变化 |
B.酶量一定、底物充足时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变化 |
C.储藏的水果呼吸作用强度随氧含量的变化 |
D.有丝分裂后期子染色体间的距离随时间的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