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列是有关二倍体生物的细胞分裂信息,请分析回答:

(1)图甲细胞③的子细胞名称是              ;图甲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是          细胞(填标号)            。
(2)如果图乙中①→②完成了图丙中AB段的变化,则图乙a、b、c中表示染色体的是        。图甲中细胞③产生的子细胞内,a、b、c的数量分别为            
(3)图丙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                            
(4)若某二倍体生物的卵细胞中含有36条染色体,该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最多有    _       条;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可形成       个四分体。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容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屈反射是一种保护性反射,它使肢体从伤害性刺激上缩回,以保护肢体不受伤害性刺激所损伤。下图甲表示屈反射的反射弧,图乙为图甲中神经元A和B之间形成的突触的放大图。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图乙中,突触小体是神经元A中的末端膨大形成的,突触后膜位于神经元B的(填“轴突”、“树突”或“细胞体”)。
(2)图甲中,神经元D所在的部位属于反射弧结构中的
(3)神经冲动从神经元A传递到神经元B的过程中,信号转换过程是电信号→
(4)皮肤感受器被扎之后,②处神经纤维膜外的电位先后变化情况是
(5)皮肤被扎之后,会感觉到疼痛,这是因为神经冲动会由脊髓中的中间神经元向上传导至
(6)某人因车祸致脊髓在胸部断裂,导致高位截瘫,用针刺该患者脚部皮肤,被刺的腿的屈肌的反应是
(“无反应”、“收缩”或“舒张”)。

下图表示以某种农作物(1)和(2)两个品种为基础,培育出(4)、(5)、(6)、(7)四个品种的过程。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用(1)和(2)培育出(5)所采用的方法Ⅰ和Ⅱ分别称为,其培育出(5)所依据的原理是
(2)由(3)培育出(4)的常用方法Ⅲ是;由(4)培育成(5)的方法Ⅴ称,其优点是
(3)由(3)培育出(6)常用的试剂是, 其作用的时期为
(4)由(2)培育出(7)的方法Ⅵ是

(1)概念图是一种能够比较直观体现概念之间关系的图示方法,请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面的概念图:

;②;③;④;⑤
(2)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其基本观点是: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产生进化的原材料;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通过形成新物种;生物进化的过程实际上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进化的过程,进化导致生物的性。

香味性状是优质水稻品种的重要特性之一。

(1)香稻品种甲的香味性状受隐性基因(a)控制,其香味性状的表现是因为_______,导致香味物质累积。
(2)水稻香味性状与抗病性状独立遗传。抗病(B)对感病(b)为显性。为选育抗病香稻新品种,进行一系列杂交实验。其中,无香味感病与无香味抗病植株杂交的统计结果如图所示,则两个亲代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上述杂交的子代自交,后代群体中能稳定遗传的有香味抗病植株所占比例为_________。
(3)用纯合无香味植株作母本与香稻品种甲进行杂交,在F1中偶尔发现某一植株具有香味性状。请对此现象给出合理解释:①_______;②______。
(4)单倍体育种可缩短育种年限。离体培养的花粉经脱分化形成,最终发育成单倍体植株,这表明花粉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所需要的________。若要获得二倍体植株,应在____时期用秋水仙素进行诱导处理。

回答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
英国的曼彻斯特地区有一种桦尺蠖。在自然条件下,桦尺蠖的体色受一对等位基因S和s控制,黑色(S)对灰色(s)是显性。19世纪中叶,桦尺蠖种群中S的基因频率很低。随着英国工业的发展,桦尺蠖中S的基因频率提高了很多,如下表。

基因
基因频率
19世纪中叶
20世纪中叶
S
5%
95%
s
95%
5%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
(1)1850年以前,浅色桦尺蠖占95%以上,黑色桦尺蠖不到5%,这表明稀有的黑色型是由浅色型通过_____产生的。
(2)从1850年到1898年间,黑色桦尺蠖逐渐取代浅色桦尺蠖,使种群呈现出过渡性多态现象,这表明黑色基因(S)和浅色基因(s)的频率均产生
(3)被污染的环境使得浅色桦尺蠖容易被鸟类捕食而处于选择劣势,黑色桦尺蠖由于具有保护色而处于选择优势。这一事实表明,种群中产生的变异是,经过长期的,使种群的发生定向的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缓慢地进化。所以,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决定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