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对人类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深远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能源的需求不断提高。
(1) 材料一中,煤炭和石油产量的迅速增长分别与哪些动力机器的发明有直接关系?19世纪末还有哪一种新能源得到广泛应用?(3分)
材料二
(2) 根据材料二的提示,说明图一和图二两种交通工具的发明者。(2分)
材料三 在英国,肺结核、支气管炎、肺炎、上呼吸道感染已经成为常见病和导致死亡的最大原因。……1848年英国颁布了《公共卫生法》,1878年通过了《公共卫生条例》,至此英国基本上建立了完整的资源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
——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3) 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英国治理环境问题的主要特点是什么?(1分)
(4) 近年来我国城市中汽车越来越多,汽车排放的尾气是雾霾天气的一个因素。减少雾霾天气,从你我做起
请你拟一份“保护环境倡议书”,你会提出哪些倡议?(1分)
实现近代化(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向近代化迈进的过程中,中国和西方各走了一条不同的道路。
(1)构建知识结构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下面是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史实,请你完成未填写的内容。
国家名称 |
革命爆发的标志 |
时间 |
颁布的文献 |
英 |
英国议会的召开 |
1640年 |
A |
法 |
攻占巴士底狱 |
B |
《人权宣言》 |
美 |
C |
1775正 |
D |
A.________ B.________ C._________ D._________
(2)从19世纪60年代起,俄国、日本也开始崛起,俄国和日本分别以什么重大事件作为起点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而迅速崛起的?
(3)随着西方大国的崛起和扩张,中国被迫开始了近代化的进程。中国近代化起步于哪一历史事件?
(4)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同时也是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国最初是学习军事器物,后来是政治制度、思想文化,请你说出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的三大历史事件。
(5)联系比较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基本方法。日本与中国的近代化同时起步,结果迥异,迅速强大的日本在后来的哪一次战争中打败了清政府?对此你有何感想?
近两年来,南海问题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2012年4月初,我国渔民在南海海域黄岩岛附近正常作业时,菲律宾军舰却欲抓扣中国渔民,中国国家海洋局迅速派出我国最为先进的310海监船实施保护,随后中国外交部发布严厉外交声明,坚决维护我国南海主权。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一直是中华民族发展的永恒主题。识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的人物是______(只填字母);明朝中后期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的民族英雄是______(只填字母)。
材料二 “鲜卑族本身,尽管因此不再作为一个单一民族存在,但在另一个民族大家庭中得到了永生。
(2)请写出使鲜卑族“得到了永生”的历史事件。
材料三有人致信荷兰殖民者揆一;“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3)材料三中“余”是谁?他的最大贡献是什么?
材料四 “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4)清朝时,左宗棠率军收复了我国哪一地区从而维护了国家主权?这一地区早在哪一朝代已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
材料五 2012年3月2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会见了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昊伯雄时强调,两岸虽然还没有统一,但中国领土和主权没有分裂,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没有改变。
(5)“两岸虽然还没有统一”,但是大陆早已统一,其标志是什么?今天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政治前提是什么?
不同历史时期,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各不相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马可·波罗行纪》中描绘14世纪时中国人用纸币兑换银子的情景。但在当时的西方,人们还不知纸币为何物,他们把纸能等同银子的想法看为是极其荒谬的。他们还曾经要求马可·波罗收回这些无稽之谈。
(1)材料一中马可·波罗来中国时正值中国的哪一朝代?他在书中的描述为什么不是“无稽之谈”?
材料二几乎每一位西方作者写到中国的社会状况时,毫无例外地要描述一番中国人吸食鸦片的方式及其对道德和身体的危害。于是在一般印象中,中国就是抽鸦片的国家
——周宁《鸦片帝国》(1840~1876)
(2)材料二中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形象”怎样?为改变这种形象,近代前期中国人民进行了哪些重大斗争?(举两例说明,2分)
材料三下图为l971年11月8日时代周刊的封面,周恩来总理第四次成为其封面人物,封面英文The Chinese Are Coming(中国人来了)。
(3)村料三中“中国人来了”指的是什么事件?
材料四下图为l979年1月1日时代周刊封面人物,邓小平被评为本年度的风云人物,标题写着: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
(4)根据材料四,党的哪一重大会议开启了“中国的新时代”?邓小平为什么会被称为是中国新时代的形象?
(5)从“中国形象”的变化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主题: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
任务一:梳理知识
(1)完成下表
项目 |
第一次科技革命 |
第二次科持革命 |
第三次科技革命 |
开始时间 |
18世纪60年代 |
||
主要标志 |
人类在原子能、计算机、生物工程、航天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
(2)请你列举三次科技革命中扩大了人的活动范围使人与人之间交流加强的成就各1项
(3)从社会进步的角度看三次科技革命的共同影响
任务二:解决问题
(4)观察这三幅图片后,谈谈你是如何认识科技进步的?
(5)综合思考上述问题后,谈谈你有何感想
图示一、二、三分别反映了不同时期的世界形势,请仔细观察,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一反映的是哪场战争前剑拔弩张的气氛?这次战争后形成的世界格局是怎样的?是通过哪两个会议形成的?实质是什么?
(2)图示二反映了哪一种反动势力的猖獗?最终导致了哪场战争的爆发?
(3)图示三反映了哪一时期的世界形势?这种格局的名称是什么?其开始及结束的标志是哪一事件?
(4)当今的世界格局是怎样的?你认为理想的世界格局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