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1日是右图报道发表35周年。它的发表在当时引起巨大反响,被看成是海峡两岸由对立走向……对话的第一步。这主要是因为它( )
A.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 |
B.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
C.重申“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 |
D.倡议两党之间进行对等谈判 |
安德烈·普拉东诺夫的长篇小说《切温古尔》中有这样一段话:“令人费解的是,(红军来了)分了土地,却又把每一粒粮食都收走了。你倒是自己去尝尝这样的土地的滋味吧。”这段话主要表明了
A.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满 | B.新经济政策实施遭到农民的反对 |
C.农民对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强烈不满 | D.农民对林模式下农民的困苦生活 |
罗斯福曾说:“当这个私人利润和自由企业制度临到毁灭的边沿时,是这个制度挽救了它。”这说明罗斯福新政对美国最重要的政治意义是
A.缓解了美国的经济危机 | B.扩大了就业从而维护了社会稳定 |
C.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 D.保存了美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
下图是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美国股市走势图。对此图理解不正确的是
A.1927—1928年,股市上涨过快加剧金融市场风险 |
B.1929年,纽约股市崩溃直接导致股市下跌 |
C.1930-1932年,股市持续下跌主要是因胡佛坚持自由放任政策 |
D.1932年,股市上涨主要是因罗斯福开始推行新政 |
在历史学习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历史现象”与“历史结论”的区别问题。“历史结论”是在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基础上形成的结论。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A.在1932年的总统选举中,胡佛在四面楚歌中下台 |
B.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新模式,对资本主义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
C.克林顿上台后实施了“宏观凋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 |
D.为实现工业化,苏联人民以饱满的热情投身于国家建设当中 |
罗斯福新政期间组建民间资源保护队。它的建立
①为众多失业青年提供了就业机会 ②是“以工代赈”的重要举措 ③导致大批森林遭受砍伐,破坏了生态资源 ④既保护了森林资源,又促进了基础设施建设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