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反映出20世纪下半期世界各文明政治控制的领土数量发生变化,对此表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表:各文明政治控制的总领土估算(单位:万平方英里)
| 年份 |
西方文明 |
中华文明 |
伊斯兰文明 |
东正教文明 |
| 1971 |
1280.6 |
393.6 |
918.3 |
1034.6 |
| 1993 |
1271.1 |
392.3 |
1105.4 |
716.9 |
——摘自萨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注:东正教地区包括欧洲东部、亚洲西部和北非东部,在种族上以斯拉夫人为主体。)
A.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是导致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B.伊斯兰教极端势力的控制范围日益扩大
C.西方国家政治稳定,没有出现民族分离运动
D.中华文明圈内各国和谐共迸,变化微弱
中国古代某时期制定的选官标准,史称“四科取士”:“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按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皆有孝悌廉公之行。”该时期是( )
| A.西汉时期 | B.魏晋时期 | C.隋唐时期 | D.明清时期 |
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结合所学“西周分封制”的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晋国是姬姓封国 | B.晋燕两国可以通婚 |
| C.晋宋两国可以通婚 | D.秦燕两国可以通婚 |
美国老报人斯东在《苏格拉底的审判》中说,苏格拉底的死“在民主身上永远留下了一个污点。这乃是雅典的悲剧性罪行。”从公元前490年到公元前322年,雅典约有一半左右的政治家(包括伯利克里)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民众的惩罚。这些史实表明()
| A.雅典政治腐败,阶级矛盾激化 |
| B.苏格拉底等人仇视民众,主张实行贵族政治 |
| C.直接民主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 |
| D.雅典的民主政治保护了全体公民的利益 |
《十二铜表法》规定:此时如债务人仍不能清偿,又无人为其担保,则债权人得将其押至家中拘留,系以皮带或脚镣,但重量最多十五磅,愿减轻者听便。由此可知《十二铜表法》()
| A.对平民没有一点好处 | B.维护平民利益 |
| C.维护贵族利益 | D.是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 |
“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A.强A.调了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
B.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
C.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制度
D.政治文明完全由自然地理环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