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2015年中考物理试题】小明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一)实验中,小明将长方体木块(长、宽、高各不相同)置于水平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应使木块做 运动.
(二)在猜想了可能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后,小明进行了相关实验,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 序号 |
木块放置情况 |
木板表面情况 |
木块上放置的砝码个数 |
弹簧测力计示数F/N |
| ① |
平放 |
木板 |
0 |
2 |
| ② |
平放 |
木板 |
1 |
2.8 |
| ③ |
平放 |
木板上铺上棉布 |
1 |
3.4 |
| ④ |
侧放 |
木板 |
0 |
2 |
(1)分析序号 两组数据可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大小无关.
(2)分析序号①、②两组数据可得出结论: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 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3)小明发现自己的运动鞋底有较深的花纹,这种现象可用分析序号 两组数据得出的结论来解释.
如图甲所示,在“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中:
(1)气泡上升过程中,若以气泡为参照物,玻璃管口的塞子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2)若测得气泡从管子的底端运动到顶端的路程为56cm,所用的时间为7s,则在这个过程中气泡的平均速度为 m/s.
(3)为了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需要测量气泡运动的路程和时间.为便于时间的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 (选填“快”或“慢”).
(4)表为小明同学在实验中测得的数据,请你根据他所测得的数据在图乙中画出s﹣t图象.
| 从O点开始的路程s/m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 从O点开始计时的时间t/s |
0 |
1.25 |
2.50 |
3.75 |
5.00 |
6.25 |
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时间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时刻: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进行测量的.所用的测量工具是 和 .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 (填“陡”或“缓”)些.
(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
sBC= cm,tBC= s,vAC= m/s.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导致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秒vAC偏 (填“大”或“小”).
(5)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 ,理由是: .
某同学用刻度尺测量一物体的长度,方法如图所示,请指出他在测量中存在的三个错误:
①:
②:
③: .
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时,同学们提出了如下的猜想:
①可能跟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
②可能跟物体的重力有关;
③可能跟物体的体积有关;
④可能跟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有关;
⑤可能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小明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他在弹簧测力计下端挂一个铁块,依次把它缓缓地浸入水中不同位置,在这一实验中:
(1)铁块分别在水中1至2至3位置,可观察到测力计示数将 (填:如何变化);
(2)在3至4位置中,可观察到测力计示数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这说明 .
(3)比较实验的整个过程,分析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的变化规律,可以得出结论 .能证明上述猜想 是正确的.
小红和小荣探究“并联电路电流规律”,小红设计的实验电路图如图1,实验数据记录如表.(电路连接及记录的数据都没有错误)
| I1/A |
I2/A |
I/A |
| 0.2 |
0.4 |
0.6 |
(1)小红根据数据得出结论:并联电路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请你针对小红的实验提出一个改进方法. .
(2)实验中,小荣观察到灯泡L1比灯泡L2暗.根据这一现象,小荣做出以下分析:根据P=I2R,P与R成正比.L1比L2暗是因为L1的电阻小于L2的电阻.
问:小荣的分析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
(3)小红想用一个电流表、一个阻值已知的电阻R1,测量未知电阻R2的阻值.小红设计的电路如图2,闭合S,断开S1时,电流表的读数为I1;同时闭合S、S1时,电流表的读数为I2.若电源的电压不变,则待测电阻R2的阻值表达式为R2= (用已给出的物理量符号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