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甲是实验室测定水平面和小物块之间动摩擦因数的实验装置,曲面AB与水平面相切于B点且固定.带有遮光条的小物块自曲面上面某一点释放后沿水平面滑行最终停在C点,P为光电计时器的光电门,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
(1)利用游标卡尺测得遮光条的宽度如图乙所示,则遮光条的宽度d= cm;
(2)实验中除了测定遮光条的宽度外,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 ;
A.小物块质量m |
B.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t |
C.光电门到C点的距离s |
D.小物块释放点的高度h |
(3)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同学们采用图象法来处理实验数据,他们根据(2)测量的物理量,建立图丙所示的坐标系来寻找关系,其中合理的是 .
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某研究小组的同学根据所学的光学知识,设计了一个测定液体折射率的仪器,如图所示。在一圆盘上,过其圆心O作两条互相垂直的直径BC、EF,在半径OA上,垂直盘面插下两枚大头针P1、P2,并保持P1、P2位置不变,每次测量时让圆盘的下半部分竖直进入液体中,而且总使得液面与直径BC相平,EF作为界面的法线,而后在图中右上方区域观察P1、P2的像,并在圆周上插上大头针P3,使P3正好挡住P1、P2的像,同学们通过计算,预先在圆周EC部分刻好了折射率的值,这样只要根据P3所插的位置,就可直接读出液体折射率的值。
(1)若∠AOF=30°,OP3与OC的夹角为30°,则P3处所对应的折射率的值为________。
(2)图中P3、P4两位置哪一处所对应的折射率大。答:。
(3)作AO的延长线交圆周于K,K处所对应的折射率值应为________。
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某同学用刻度尺测出从悬点到摆球顶端的悬线长度为L,又用游标卡尺测出摆球的直径为d,则该单摆的摆长应为。为使周期测量精确,计时起点应从摆球经过开始。某同学在计时时,错将摆球完成30次全振动记为31次,则他测出的重力加速度值比真实值(选填:“偏大”或“偏小”);另一同学实验时,将摆线的长作为摆长,其它测量精确,则他测出的重力加速度值比真实值(选填:“偏大”或“偏小”)。
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的实验中,调节分划板的位置,使分划板中心刻度线对齐某亮条纹的中心,如右图所示,则手轮上的读数为mm,若实验测得5条亮条纹中心的距离为6.000mm,则相邻两条亮纹间的距离∆x=mm,已知双缝间距d=0.200mm,双缝到屏的距离L=600mm,则此光的波长λ=。
在利用重物自由下落“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有如下器材:
A.打点计时器 B.低压交流电源(附导线)
C.天平(附砝码) D.铁架台(附夹子)
E.重锤(附夹子) F.纸带
G.秒表 H.复写纸
(1)其中不必要的器材是_______________;还缺少的器材是_______________;
(2)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9.80m/s2。实验小组选出一条纸带如图乙所示,其中O点为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第一个点(静止点),A、B、C为三个计数点,在计数点A和B、B和C之间还各有一个点,测得h1=12.01cm,h2=19.15cm,h3=27.85cm。打点计时器电源为50Hz的交流电。若重锤质量为m,根据以上数据可以求得:当打点计时器打到B点时,重锤的重力势能比开始下落时减少了________J;此时重锤的动能比开始下落时增加了_______J,根据计算结果可以知道该实验小组在做实验时出现的问题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找出一种原因即可);
(3)如果重锤下落高度为h时对应的速度为v,以为纵轴,以h为横轴,根据实验数据绘出
图线,则图线斜率的数值在理论上等于___________。
在“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实验中,在固定斜槽时,应该使斜槽末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每次释放小球时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图所示是用闪光照像法拍摄到的平抛小球在运动过程中的闪光照片的一部分。A为抛出后小球运动过程中的某一位置。已知每个小方格的边长是5cm,重力加速度g=10m/s2,则小球从A运动到B所用的时间为________秒,平抛运动的初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____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