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60-70年代,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确立起来。
材料一 19世纪60—7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从欧洲向世界范围扩展。一些国家为了摆脱统治危机和解决内部矛盾,适应工业革命发展的需要,掀起了一场国家体制改革和革命的狂潮,相继出现了……美国内战和日本明治维新等重大历史事件。
——北师大《历史》九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一,19世纪六七十年代,日、美发生重大社会变革的共同时代背景是什么?
材料二 从1863年1月1日起,叛乱诸州的奴隶一律获得人身自由,允许奴隶作为自由人参加联邦的军队。
(2)写出这一材料的名称并分析这一法律文件的颁布对当时的形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三 在通往进步的大道上,却横卧着一个守旧衰老的政府。应该如何是好呢?保存(旧)政府的话,文明是绝对进不来的……如果试图阻止文明的入侵,日本国独立也不能保证,因为世界文明的喧闹不允许一个东洋孤岛在此独睡。
——福泽谕吉《脱亚论》
(3)材料三反映了19世纪60年代日本政府所面临的困境,日本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结合图片内容,试列举两例日本政府将“世界文明”引入“东洋孤岛”的措施?
(4)发生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社会变革还有哪一重大事件?
(5)结合以上材料及中国国情,分析这一时期的革命和改革,给中国发展所提供的经验是什么?
面对列强的侵略,近代中国人不断探求适应时代剧变的生存之路。阅读下列材料:
背景链接: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材料一在近代中国变革的道路上,如果说19世纪最后几年的时代象征是康有为,那么到了20世纪初年则进入了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时代。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背景链接:20世纪初30年代,日本加速对外扩张,发动了侵华战争。
材料二“全国同胞们!平津危机!华北危机!中华民族危机!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1937年7月8日,中共中央向全国发表号召抗战的宣言
“如果战端一开,那就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
————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了谈话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康有为”领导了哪一场变法?写出该变法在文化教育方面的措施。
(2)材料一中的“孙中山”领导了哪一场革命?这场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这场革命引起了近代社会生活的哪些变化?(举两例,2分)
(3)材料二中国共两党的宣言(谈话)是在哪一事变后发表的?依据材料概括国共两党的共同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列举国共两党英勇抗日的战例。
(4)综上所述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探求生存之路的过程中,领导力量变化的特点。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 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
材料二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国人相继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材料三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经过艰难抉择,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使中国逐步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请回答:
(1)材料一所述“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的依据是什么?
(2)依据材料一、二,“一道闪电划过”指什么?为什么“黑暗依旧”?
(3)材料二所述的“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分别指什么?
(4)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请列举“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革命道路中的两个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历史事件。
(5)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华民族复兴历程的认识。(至少写出2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大诗人李白赋诗称赞秦王:“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材料二:
材料三:
(1)材料一中的“秦王”指的是谁?“扫六合”指的是什么?
(2)材料二示意图反映了我国古代的什么制度?在中央设立的御史大夫有什么职责?在地方实行什么制度?
(3)根据材料三,为加强统治、巩固统一,秦朝还统一文字和货币。秦朝统一后的标准文字和标准货币是什么?秦统一文字在当时有什么重要作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汉书》
材料二:“努力种田织布的人可以免除徭役;在战争中立下军功的人按功劳大小封爵、授田、赐宅,废除没有军功的贵族的特权。”
——《中国历史》
材料三:“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至强。”
——《逐谏客书》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课本,概括商鞅变法的内容(三项内容)。
(2)根据上述材料回答,假如你是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秦国的一位农民,你是否支持商鞅变法?这主要是因为变法中的哪条规定?
(3)根据材料三,结合课本,指出李斯是如何评价商鞅变法?(不得照抄材料,用课本上的话回答)
(4)结合材料分析商鞅变法有什么特点?(不得照抄材料)
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人类发展的追求之一。根据提示,完成下列探究学习:
走进人与自然和谐的历史:
(1)图1、图2是我国原始居民适应自然、征服自然的结果。居住图1房屋的原始居民叫什么?图2的房屋名称叫什么?
认识人与自然和谐的事例:
(2)远古时代,人类为了生存,改造自然的成功事例是谁治水成功?战国时期,为了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李冰父子的成功典范是什么?
(3)战国时期,主张人“应该与自然和谐发展,顺其自然”的是哪家学派的观点?在治理国家问题上,该学派提出什么观点?如果你违反了纪律,该学派会怎样处理你?
感悟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4)有和谐就有不和谐。试举出现实中人与自然不和谐发展的一个事例。
(5)反思古人的做法与主张,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问题上,作为一名中当代学生应该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