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辽宁营口卷)】【关注民生 共圆中国梦】
材料一: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是人们最朴素的人生愿望,也是传统文化中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然而,理想虽丰满,现实却很骨感:“物价这么高,70块钱的养老金只能当零花钱”,“物价连连上涨,每月一两千元的企业养老金得紧着用”。
材料二:漫画《全国富了才算富》
材料三:“中国梦”是一个非常宏大的奋斗目标,其最大特点就是把国家、民族和个人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努力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用一句通常的话来说,就是要“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然而,要把这个目标变为现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需要我们继续弘扬伟大的“中国精神”。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说明了我国正处于什么阶段?
(2)要解决材料一体现的社会矛盾,我们必须努力完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这个总任务是什么?
(3)材料二体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什么?
(4)材料三中伟大的“中国精神”指的是什么?其核心是什么?
江平是班中的活跃同学,平时学习不是很认真,有时还会做个小动作。今天语文课上,老师正在带领同学们分析试卷。突然一声响,吓了老师和同学们一跳。老师循声望去,发现江平的表情有异。于是,认定是江平故意捣乱,当堂严厉批评起来。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挨批,江平觉得脸上挂不住,冲动的他和老师吵了起来。请你分析:
(1)江平的行为对吗?为什么?
(2)你觉得面对老师的批评,江平应该怎样做?
这是一份关于家庭亲子关系的调查中两段记录:
片段一:星期六,家里只有父子两人,父亲突然想:“如果今天我不主动和儿子说话,不知儿子会怎么样?”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父亲一直没跟儿子说任何一句话,两人都自顾自地做着自己的事情。等父亲做好饭时,才对儿子喊了一句:“儿子,可以吃饭了!”儿子吃完饭后,撂下碗筷又回到自己的房间去了,没跟父亲说过一句话,这时候的父亲感觉自己的心都要碎了:“其实我真的很想跟儿子聊一聊,可我就是不知道该怎么说。”
片段二:当我的父母与我交谈时,我感到一种压力,一种束缚感。当我想发表自己的意见时,但看着父母关切的目光,我又不想伤害他们,我觉得很累、很累……妈妈,你是否明白女儿真正想要的──你的理解和信任。昨天,我一回到家,就受到您的质问,您不知从哪里听来的风言风语说我这次考试作弊,你竟然相信了!听不进我任何的解释。我伤心极了,这次我的分数很高,同学们都在猜疑是可以理解的,可是您是我妈妈啊,连你都不相信我,这是何等的悲哀啊!
(1)以上两个片段反映了什么问题?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2)我们应该如何与父母正常交往,避免类似现象的发生?
【人与自然的和谐离不开科技】
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出现,人类面临着共同的生存问题。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发展模式,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出现……说明我们必须实施什么战略?这一战略的要求是什么?
(2)我国在社会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如何实施这一战略?
(3)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低碳经济的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的理解?
【感悟文化】
2014年3月26日,教育部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规划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分小学低年级、小学高年级、初中、高中、大学等学段,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即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开展以仁爱共济、立己这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开展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
教育部要求,在各学段的教学要点和教学任务中力求做到三个“全覆盖”:一是学科课程全覆盖,将教育内容体现到德育、语文、历史、体育、艺术等主要课程中去;二是教学环节全覆盖,包括课堂教学、课堂外教学、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是教育人群全覆盖,从小学一直到大学,整体贯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1)党和政府为什么如此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
(2)我们青少年应怎样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14年3月2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法国访问时说:“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
请你运用所学知识,说说习近平主席上述讲话包涵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