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反应物,不是氧化剂就是还原剂 |
| B.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失去电子总数等于氧化剂得到电子的总数 |
| C.能导电的物质一定是电解质 |
| D.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
下列关于氯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向氯水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硫,氯水的漂白性增强 |
| B.氯水中加入NaCl固体,对溶液的pH无影响 |
| C.常温下,pH=2的氯水中:c(Cl-)+c(ClO-)+c(OH-)=0.01mol/L |
| D.向氯水中滴加少量NaHCO3溶液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Cl2+2HCO3-=2CO2↑+Cl-+ClO-+H2O |
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选项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 A |
将盛有CH4与Cl2的集气瓶放在光亮处一段时间 |
气体颜色变浅,瓶内壁附有油状物 |
| B |
将乙烯在空气中点燃 |
火焰呈蓝色并伴有黑烟 |
| C |
向盛有苯的试管中加入几滴酸性KMnO4溶液,充分振荡 |
液体分层,溶液紫色褪去 |
| D |
将蔗糖溶液与稀硫酸混合水浴加热,取反应后的溶液少量,加入几滴新制的Cu(OH)2悬浊液加热 |
出现砖红色沉淀 |
25℃时,有c(CH3COOH)+c(CH3COO-)=0.1 mol·L-1的一组醋酸、醋酸钠混合溶液,溶液中c(CH3COOH)、c(CH3COO-)与pH 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Y点所表示的溶液中:c(CH3COO-)>c(CH3COOH)>c(H+)>c(OH-) |
| B.W点所表示的溶液中:c(Na+)+c(H+)+c(OH-)+c(CH3COOH)=0.1mol·L-1 |
| C.该温度下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为10—4.75 mol·L-1 |
| D.向X点所表示的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的0.05 mol·L-1 NaOH溶液 :c(H+)=c(CH3COOH)+c(OH-) |
下列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 A |
向盛有Fe(NO3)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0.1 mol·L-1 H2SO4溶液 |
试管口出现红棕色气体 |
溶液中NO3-被Fe2+还原为NO2 |
| B |
向溶液中先滴加稀盐酸,再滴加BaCl2溶液 |
先滴加稀盐酸无现象,滴加BaCl2后出现白色沉淀 |
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
| C |
在0.1 mol·L-1 Na2CO3溶液中,加两滴酚酞显浅红色,微热 |
红色加深 |
盐类水解是吸热反应 |
| D |
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稀H2SO4,加热几分钟,冷却后再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 |
无砖红色沉淀生成 |
淀粉没有水解生成葡萄糖 |
X、Y、Z、W为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Z元素原子核外K层与M层电子数相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X |
Y |
||
| Z |
W |
A.Y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化学式为H2YO3
B.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为:Y<X<W<Z
C.室温下,Z和W的单质均能溶于浓硝酸
D.X、Z两种元素的氧化物中所含化学键类型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