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是一句英国格言,典型地说明了民主宪政的特点。宪政就是让两个魔鬼友好地相处并相互制约,把恶作剧减少到最低的程度。这说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关键和核心是
A.全体公民参与程度高,民主比较彻底 |
B.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
C.议会和首相之间权利制约 |
D.国王和首相之间权利制约 |
《荀子·君道》称:“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为达到这种效果,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
A.设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
B.设立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
C.设立丞相,帮助皇帝处理政事 |
D.推行行省制度,加强地方控制 |
文王世子之制,是指周文王在位之时便指定周武王作为自己的继承人。当时这种制度还处在初创时期,其后,这种世子制度逐渐成为成文制度,择立太子的标准也逐渐明确起来,其中最主要的一条就是“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这样做的目的是
A.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 |
B.确立嫡长子的最高地位 |
C.解决权力、财产的继承和分配,稳定统治 |
D.防止内部纷争,加强君主专制 |
“道光后期以来,满清王朝曾在抵御外侮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这是一个转折点,在西太后身上,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与“转折点”直接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 B.《北京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天津一月记》中记载:“素不安分之徒,或投坛附和,或仿效装束,鱼肉良善……奉教者皆扮成假义和拳会,各处寻仇杀人,北京西城尤多。”这一记载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清末反洋教斗争促进了义和团运动的爆发 |
B.义和团具有明显的阶级和时代局限性 |
C.因清政府承认,义和团向津京地区扩展 |
D.义和团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成分不纯的现象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不同于两次鸦片战争的是()
A.威胁清朝统治中心京津地区 |
B.以镇压中国人民革命斗争为直接目的 |
C.遭到中国军民的英勇抵抗 |
D.试图以武力实现其侵略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