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世纪,英国的商人对农村中凡是能够取得收入的产业包括耕地、牧场、园林、码头、磨坊等都感兴趣。在年景好时,土地收益比经商所得低不了多少。到17世纪商业资金的主要投向则是商业、海上探险与殖民地开拓以及工矿企业。这反映了17世纪英国( )
A.农业已经衰落 |
B.商人成为了英国资产阶级的领导力量 |
C.商业资金有利于英国的社会转型 |
D.英国开始具备资本主义发展的条件 |
冶炼生铁和钢是我国对世界冶金技术的重大贡献,它最早出现于
A.春秋 | B.战国 |
C.秦朝 | D.西汉 |
《诗经》云:“雨我公田,遂及我私。”这种现象开始出现于
A.商朝 | B.西周 |
C.春秋 | D.战国 |
自封建社会晚期到19世纪末,中国社会经济变化巨大,反差强烈。结合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概括说明明清时期至19世纪前期,我国江南地区商品经济发展的特征,并简要分析这一时期阻碍商品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2)19世纪中期,这一地区的经济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经济全球化从根本上讲
A.是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 |
B.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
C.是世界经济领域的多边贸易体制的建立 |
D.是发达国家对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掠夺 |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最主要趋势是
A.经济全球化 | B.区域经济一体化 |
C.知识经济的兴起和发展 | D.强调可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