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维铮在《重读中国近代史》中有这样的叙述:“(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对比,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这一观点最有可能用来描述近代中国的( )
| A.鸦片战争 | B.太平天国运动 |
| C.义和团运动 | D.辛亥革命 |
唐中宗下令修改《氏族志》,至唐玄宗初年撰成《姓氏录》;书中对相关家族按照道德、功勋、血缘、籍贯,“等而次之”,对有官爵的“夷番酋长”也授予相应等级。此举( )
| A. |
维护了门阀制度 |
B. |
破除了门第界限 |
| C. |
改革了选官制度 |
D. |
削弱了士族集团 |
周人认为,商之所以灭亡是因为“敛怨以为德”,为上天所弃;为此,周奉行“惟德是依”“敬天保民”。这主要体现了周人( )
| A. |
能够借鉴历史经验 |
B. |
推崇神权至上思想 |
| C. |
沿袭前朝价值观念 |
D. |
坚持礼法并重传统 |
1960~1970年,发展中国家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出口额从 亿美元增加到 亿美元,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进口额也从 亿美元增加到 亿美元。在国际贸易中,发展中国家出口额比重从 下降至 。据此可知,该时期( )
| A. |
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根本性转变 |
| B. |
规范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建立 |
| C. |
南北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削弱 |
| D. |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地位下降 |
20世纪30年代,美国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法西斯组织。他们采用恐怖手段破坏工人集会,杀害共产党员、工会活动分子、黑人和犹太人。到1938年底,美国类似的组织至少有800多个。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美国( )
| A. |
经济困境冲击社会秩序 |
| B. |
开始推行自由放任主义 |
| C. |
国家干预经济成效甚微 |
| D. |
扩军备战引发统治危机 |
1661年,英国民兵法案宣布:民兵、海陆军队以及所有军事要塞和驻地的唯一最高的统辖权、指挥权和部署权,历来属于国王陛下,这是不容置疑的。议会两院或其中任何一院都不能也不应要求这种权力。这说明当时英国( )
| A. |
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 |
| B. |
国王力图巩固统治权力 |
| C. |
强化王权以对抗“无敌舰队” |
| D. |
君主立宪政体已经确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