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15世纪著名画家扬·凡·爱克的名画《圣母与掌玺官罗兰》。画中掌玺官脸容强悍,目光尖利,眼中倔强的线条反映出他顽强的个性。他不像是在景仰着圣母,更像是在盯着圣母的脸看。圣母显得贤淑优雅,仍然是哥特式绘画里的人物,但掌玺官已完全走进肖像画的现实世界了。该画作旨在宣扬
A.人文主义 | B.禁欲主义 |
C.蒙昧主义 | D.神秘主义 |
1919年12月陈独秀在《实行民治的基础》中写道:“我们现在要实行民治主义,是应当拿英美做榜样。”1920年9月他在《谈政治》中提出:“若不经过阶级战争,若不经过劳动阶级占领权力阶级的地位,德莫克拉西(民主)必然永远是资产阶段的专有物。”这表明陈独秀
A.坚持资本阶级民主派立场 | B.成为五四运动领导人 |
C.逐渐接受马克思主义 | D.倡导成立中国共产党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后的几年中,西方大规模的、似乎不可抗拒的入侵中国的生存似乎都受到威胁,结果,愈来愈多的中国领导人被迫得出这样的结论:重大的变革是生存所必不可少的,而且这种变革不能仅局限于军事和经济方面。”文中省略掉的“……”应是
A.鸦片战争 | B.甲午中日战争 |
C.戊戌变法 | D.八国联军侵华 |
“中国文化在自己的遥远记忆中,……有过在更深层面上接受佛教文化的经验。……这个陈年经验,在西方资本主义文化面前,便变得不灵了。这时候,臃肿颟顸而又年迈气衰的古代中国文化如何能够驾驭得住轻盈便捷奔腾之马。而不思考对自身作出必要的变动呢?”文化史专家庞朴的这段话主要是批判
A.明末清初“经世致用”思想 | B.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 |
C.孙中山的民主共和思想 | D.陈独秀的民主和科学思想 |
《西方文明史》载:“大约在1660~1789年,西欧智力和文化的历史经历了中世纪以来最重大的变化。”其“重大的变化”主要包括
①文艺复兴运动发展②近代科学的诞生与发展③启蒙运动兴起④电气革命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如同在自然科学领域有“物体运动三大定律”一样,西方先哲们发现人类社会也有“三大定律”:第一,人是社会的中心;第二,个人利益是治理社会的基础,第三,任何政府唯一的宗旨就是保护人民创造财富和享受幸福的自由。其中,第三大定律的思想集中体现为
A.三权分立说 | B.社会契约论 |
C.天赋人权 | D.法律平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