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请你依据材料中的四幅图片,分别写出与之相应的运动(或事件)的名称
(1) 图一涉及的运动(或事件)中前期和后期分别提出了哪两个口号?
(2) 图二涉及的运动(或事件)的领导人是哪两位?
(3) 图三人物是谁?他领导了一次伟大的运动,这次运动(或事件)最大的功绩是什么?
为领导这一运动他建立了哪一个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他提出了什么样的指导思想?
(4) 图四涉及的运动(或事件)中竖立了两大“旗帜”,分别是什么?
(5) 请说出以上四幅图片共同反映的时代主题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俄国二月革命 戊戌变法 埃及的华夫脱运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工人士兵齐暴动,红军战士最光荣;朱德率领队伍走,进军湘南改红军;秋收暴动毛泽东,闻得湘东遍地红;井冈山上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
——中国革命歌谣
请回答:
(1)材料中的“南昌打响第一枪”是指什么历史事件?这一事件的发生有何历史意义?
(2)材料中的“秋收暴动毛泽东”指什么历史事件? “暴动”的地点在哪里?
(3)“井冈山上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 2011年是纪念“八一”多少周年?

阅读材料
1924年,孙中山亲自批准将这样一幅对联贴在一所学校的大门上:上联是“升官发财请往别处”,下联是“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批是“革命者来”阅读后请回答:
(1)这所学校是什么学校?
(2)这所学校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

材料一: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通过弘扬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反对教会宣扬的陈腐说教,发起的一场崭新的、促使人们思想解放的文化运动。
材料二: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各个文明区域间孤立、分散、隔绝的状态,改变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
材料三 图一:位于西班牙的哥伦布纪念碑,上有“光荣属于哥伦布”“向哥伦布致敬”两行大字。图二:2007年10月拉美各地印第安人游行示威,要求将“哥伦布日”改为“土著人民抵抗日”,他们把哥伦布塑像披上塑料外套,要求世界重新评价哥伦布。

图一图二
(1)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文艺复兴的核心内容是什么?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文化运动?
(3)材料三表明,在如何评价哥伦布的问题上,欧洲人和美洲印第安人持不同的观点。试依据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谈谈导致不同观点的原因。
(4)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的相同意义是什么?

材料一:“现代的文明的美国历史,是由一次伟大的、真正解放的、真正革命的战争开始的……”
——列宁《给美国工人的信》
材料二:“一百多年前,一位伟大的美国人签署了《解放宣言》(《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这项很重要的法令像一盏希望的航灯出现在千百万黑人奴隶面前……”
——摘自马丁·路德·金1963年8月的演说
(1)材料一中“伟大的、真正解放的、真正革命的战争”指哪次战争?
(2)材料二中的“一位伟大的美国人”指谁?他对美国历史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3)材料二中提到的《解放宣言》是在哪一次战争中签署的?这场战争与材料一中的战争都可用“真正革命”来形容,请说出理由。
(4)综观美国的这两场战争对美国的崛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请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启示(至少两点)?

东亚、太平洋地区的中国、日本、美国是世界上的重要国家。近代历史上它们之间关系的战与和、亲与疏,都反映了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与变化。据此请回答:
(1)19世纪中期,美国首先打开日本大门,迫使日本签订了不平等条约,造成了日本严重的民族危机。当时日本是怎样摆脱民族危机的?
(2)20多年后,强盛起来的日本发动了一次侵华战争,迫使中国签署的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发生了怎样影响?
(3)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美两国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不断加剧,最终是通过哪次会议协调的?这次会议上签署的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的条约是什么?
(4)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迫使美国对日宣战的是哪一事件?中、美等26国结成国际反法西斯盟的标志是什么?
(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战败的日本积极扶持,推行什么政策?
(6)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积极改善与美日等国的关系,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美国总统尼克松和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分别访问中国,中美、中日建交分别是哪一年?
(7)中美、中日建交后,促进了地区的经济发展。在当今国际舞台上,中美两国都加入了一些国际和区域性政治、经济组织,请写出两例。
(8)世界形势日新月异,你认为中国要进一步稳定发展,应该如何处理好与美国、日本的关系?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