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一: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为此,N市政府从解决百姓最关心的民生问题入手,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一方面加大政府在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和环境保护方面的责任;另一方面及时公开政府信息,让政府的行为置于全市人民的监督之下,不断增加市场和社会应有的活力和创造力,真正做到取信于民,服务于民。
材料二:中华文明五千年灿烂历史,为治国理政积淀了丰富的智慧与思想。习近平主席酷爱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国学底蕴。同时也要求领导干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中汲取精神力量。他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领导干部也要学习,以学益智,以学修身。”
材料三:2015年5月6日李克强总理在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确定进一步简政放权、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类别时,李克强总理讲了一个故事:有家媒体报道,一个公民要出国旅游,需要填写“紧急联系人”,他写了他母亲的名字,结果有关部门要求他提供材料,证明“你妈是你妈”。“这怎么证明呢?简直是天大的笑话!人家本来是想出去旅游,放松放松,结果呢?”李克强总理说,“这些办事机构到底是出于对老百姓负责的态度,还是在故意给老百姓设置障碍?”他费解地发问:老百姓办个事咋就这么难?政府给老百姓办事为啥要设这么多道“障碍”?
(1)结合材料一,分析说明N市是怎样树立政府威信的。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分析在治国理政中如何对待中华传统文化?
(3)政府的“管理”既可能是好事,也可能是坏事。结合材料三,运用矛盾的观点,说明为什么政府的“管理”可能成为坏事?

科目 政治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文化创新的途径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09年入冬以来,受多种因素影响,大蒜价格一路攀升,从前两年的每公斤几毛钱猛涨到六、七元钱,价格暴涨使大蒜从普通调味品一跃成了贵族菜。明年要不要多种蒜呢?一些菜农拿不准主意。
  请你给他们出出主意,并说明所依据的经济学道理。(6分)

2011年12月12日至14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材料一:会议强调,明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着力加强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
材料二:会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包括: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自主协调发展。一是着力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二是着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坚持创新驱动,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三是着力加强节能减排工作。要严格目标责任和管理,完善评价考核机制和奖惩制度,强化节能减排政策引导,加快建立节能减排市场机制。四是着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东部地区要更加自觉地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中西部地区要创新发展模式。
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回答:
(1)结合材料一说明:如何发挥财政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结合材料二说明: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某校高二学生围绕感知低碳经济,感悟低碳文化,参与低碳生活为主题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同学们通过上网查阅、实地调查等获得了以下信息。
材料一:我国正处于工业社会发展前期,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矛盾更为突出,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贫乏,长期沿用高物耗、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模式,资源的掠夺性开发造成了巨大浪费,发展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势在必行。2009年8月12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应对气候变化有关工作。会议要求,下一阶段我国将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紧密结合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决策部署,培育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开展低碳经济试点示范,推动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1)结合材料一,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发展低碳经济?
材料二:在转方式、调结构,经济转型的背景之下,江苏省如何发展低碳经济?江苏省政协委员为发展低碳经济献计献策。他们纷纷表示,发展低碳经济,要转变理念,树立环境优先的观念。周惠敏委员强调,要增强节能减排意识,摒除“不差我一个”的观念,低碳经济不是未来需要做的事情,而是要从现在做起。宗成中委员和宗金明委员指出要通过技术创新来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徐群委员特别强调,发展低碳经济不完全等于发展新能源,有时候会出现节能不减排、低碳高污染的情况。例如,太阳能是低碳的,但太阳能电池板所产生的高污染也是不容置疑的,我们不能为了简单的低碳而低碳。
(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分析政协委员们观点的正确性。

2011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最大的亮点是提出建设“文化强国”长远战略。某校高三学生以“文化强国”为主题,开展探究学习,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探究学习过程中,同学们搜集到以下信息:
【文化育人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公共交化服务略显滞后,不少青少年尚未形成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心态,“精神饥渴”在物质满足的反衬下变得愈加强烈。为此我国政府指出,要积极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1)运用《政治生活》和《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说明政府重视文化育人的依据。
【文化产业提升经济发展质量】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对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这一重大战略任务作出了全面部署,强调必须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重要支撑,为人民群众提供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产品。
(2)请从《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的角度,简述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意义。
【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2011年10月1日“孔子”步入纽约时代广场,传达“仁”、“和”精神。2011年10月25日,广电总局下发“限娱令”,防止过度娱乐化和低俗倾向。
(3)建设文化强国,需要国家、社会、个人共同努力。请你从个人的角度谈一谈建设文化强国我们应该怎么做?(列举两点并分别说明理论依据。理论依据可以从经济、政治、文化、哲学任选一个角度)。

材料:2011年9月29日,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它标志着我国空间实验站技术的探索有了重大的突破。而这之前,我们已经经历了从“神一”到“神七”,“嫦娥一号”到“嫦娥二号”等多次实验,可以说这些科学实践为“天宫一号”的成功发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这还只是第一步,“神八”飞船也将于11月升空。“天宫一号”与“神八”并将于2012年完成交会对接试验。我国还将通过多次发射,建立真正空间站;再向前发展,中国人登上月球甚至火星,也将不是一个梦想。
(1) 上述材料中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 上述材料中我国空间实验站技术探索、发展的过程,对人们追求真理有什么启示?
(3)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