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共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孙叔敖为婴儿之时,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归而泣,其母问其故,叔敖对日:“闻见两头之蛇者死,向者吾见之,恐去母而死也。”其母曰:“蛇今安①在?”曰:“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其母曰:“吾闻有阴德者,天报之以福,汝不死也。”及长,为楚令尹②,未治,而国人信其仁也。
注释:①安:哪里。②令尹:官名。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其母问其故故:所以 B.向者吾见之向:之前
C.归而泣泣:哭泣 D.信其仁也仁:仁义

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的“杀而埋之矣”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子将安 B.犹恶子 C.得一人使 D.国人道

下列各项中,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怕别人看见两条蛇头死去,就把它打死并埋下了。
B.同时看见两条蛇的人会死去。
C.孙叔敖担心离开母亲死去,所以哭泣。
D.长大后,孙叔敖做了令尹,还没有上任,别人就知道他仁义了。

翻译(共6分。每小题3分。)
(1)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2)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亭以雨名,志喜也。……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节选自苏轼《喜雨亭记》)

【注释】①雨麦:下麦雨。②有年:丰年。③忭(biàn):喜乐,欢欣。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进亦忧,退亦忧(

天下之忧而忧(

③始官舍(

④引种树(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与予尝求古仁人之心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

或异二者

B.

处江湖远则忧其君

C.

予至扶风明年

D.

以为休息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微斯人,吾谁与归?

②亭以雨名,志喜也。

4)两位作者在文中表现出的忧乐观,有何不同?

王某曰:古之学者,虽问以口而其传以心虽听以耳而其受以意。故为师者不烦,而学者有得也。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夫孔子岂敢爱其道,骜天下之学者,而不使其蚤有知乎!以谓其问之不切,则其听之不专;其思之不深,则其取之不固。不专不固,而可以入者,口耳而已矣。吾所以教者,非将善其口耳也。

[注释]①悱:想说而说不出来。②隅:角落。③骜:通,傲慢。④蚤:通

1)请用“/”标出文中画横线语句的停顿处。(标3处)

2)学习的时候专注,获取的知识牢固,是学习的理想状态。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学习上的呢?请阅读选文,作出回答。

在班级举办的“善学精思”交流会上,启慧小组以下面的阅读材料为例,带领大家学习古诗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选自《论语》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礼记·学记》

(1)辨其音·走进文本: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中“好”的读音和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好语似珠

B.

好学不倦

(2)明其义·理解内容:请完成下面语句的翻译。

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翻译: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悟其理·丰富思想:《礼记》中说:“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请摘抄下面诗中告诉了我们“至道”的诗句,并将这句诗蕴含的哲理批注在相应位置。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诗句:______________;

批注:______________。

(4)取其精·学以致用:《论语》中有不少格言警句,如果要选择其中一句作座右铭,你会选择哪句?为什么?

温馨提示:①座右铭泛指激励、警醒自己的格言;②可以选自以上材料,也可以是《论语》中的其他语句。

文言文阅读

蔬食

(清)李渔

声音之道,丝不如,竹不如肉,为其渐近自然。吾谓饮食之道,脍不如肉,肉不如蔬,亦以其渐近自然也。草木食,上古之风。人能疏远肥腻,食蔬蕨而甘之,是犹作羲皇之民,鼓唐虞之腹,与崇尚古玩同一致也。所怪于世者弃美名不居而故异端其说谓佛法如是是则谬矣。吾辑《饮馔》一卷,后肉食而首蔬菜,一崇俭,一以复古;至重宰割而惜生命,又其念兹在兹,而不忍或忘者矣。

论蔬食之美者,曰清,曰洁,曰芳馥,曰松脆而已矣。不知其至美所在,能居肉食之上者,只在一字之鲜。此种供奉,惟山僧野老躬治园圃者,得以有。不论城市山林,凡宅旁有圃者,旋摘旋烹,亦能时有其乐。

(选自《闲情偶寄》,有制改)

[注]①脍:细切的肉。②羲皇:指伏羲。后文中的“唐虞”指唐尧与虞舜,都是上古时候的贤王。

(1)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所怪于世者/弃美名不居/而故异端其说/谓佛法如是/是则谬矣

B.

所怪于世者弃美名/不居而故/异端其说谓/佛法如是/是则谬矣

C.

所怪于世者/弃美名不居/而故异端其说谓/佛法如是/是则谬矣

D.

所怪于世者弃美名/不居而故/异端其说/谓佛法如是/是则谬矣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丝不如 水中藻、荇交横,盖柏影也

B.

木食 各隐卷底褶中

C.

崇俭 俭养德

D.

得以有 属予作文以记

(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首先用“声音之道”来类比“饮食之道”,提出饮食上崇尚追求自然的观点。

B.

作者认为跟肥腻远离,以蔬菜为主食,甘于吃蔬菜,是与崇尚古玩差不多的雅事。

C.

作者编《饮馔》,既有崇尚节俭,恢复古风的原因,也有珍惜生命不愿杀生的缘故。

D.

作者说蔬食的好处很多,如清、洁、芳香、松脆等,但能称为至美,是在于“鲜”。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不论城市山林,凡宅旁有圃者,旋摘旋烹,亦能时有其乐。

②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愚公移山》)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管仲得其所欲

齐桓公因鲍叔之荐,使人请管仲于鲁,施伯曰:“是固将用之也。夷吾用于齐,则鲁危矣!不如杀而以尸授之。”鲁君欲杀管仲,使人曰:“寡君亲以为戮,如得尸,犹未得也!”乃束缚而槛之,使役人载而送之齐。管子恐鲁之追而杀之也,欲速齐,因谓役人曰:“我为汝唱,汝为我和。”其所唱适宜,役人不倦,而取道甚速。管仲遂于齐。

(节选自《智囊全集》)

注释:①鲁:鲁国。当时,管仲被囚于鲁国。②施伯:鲁国大臣。③夷吾:即管仲。④槛:古指囚禁押解犯人的车子。这里作动词用,指囚禁押送。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使人请管仲于鲁 使:派

B.

寡君亲以为戮 欲:欲望

C.

欲速齐 至:到

D.

其所唱适宜 走:奔跑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夷吾用于齐,则鲁危矣!不如杀而以尸授之。

3)选文中管仲的智慧体现在哪些方面,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