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在世界版图上延伸,诉说着沿途各国人民友好往来、互利互惠的动人故事;如今,一个新的战略构想在世界政经版图从容铺展——共建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写出材料一中A、B两点分别代表的地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丝绸之路的重要历史作用。
材料二 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可追溯至汉代。唐中后期,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加之
同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已向南方转移,而海路又远比陆路运量大、成本低、安全度高,海路便取代陆路成为中外贸易主通道。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明朝海禁后衰落。
——摘编白《海上丝绸之路》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的因素。
材料三 这一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承接古今、连接中外,赋予古老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因为,它既传承以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为核心的古丝绸之路精神,又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头赢的21世纪时代潮流,将“中国梦”与“世界梦”进行有机地衔接,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和全球性影响力。
——陈凤英《习近平“一带一路”构想战略意义深远》
(3)据材料三,指出今天在共建“一带一路”的进程中应如何弘扬丝绸之路精神?
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标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
(1)说一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的依据。﹙2分﹚
(2)“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指什么?﹙2分﹚为什么说“黑暗依旧”?﹙2分﹚
(3)你如何理解“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2分﹚
(4)从20世纪早期的中国历史进程中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2分﹚
辨别改错题﹙每小题2分共6分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内对的打“√”错的打“×”并加以改正﹚
(1)北伐战争中贺龙领导的独立团英勇作战战绩辉煌,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光荣称号。
改正
(2)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举起了党的第一面旗帜:马克思主义。
改正
(3)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是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
改正
某班级开展课外学史的活动,同学们采取了下面三种课外学史方式收集了一些资料,制成学习卡片,现邀请你共同探究。
方式一:看图学史
“望风而起”喻指武昌起义后各地纷纷呼应,形成了席卷全国的革命浪潮。
(1)简述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及伟大历史功绩。
方式二:咏诗学史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长征途中哪次会议成为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确立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方式三:赏乐学史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
(3)使东北人民“脱离家乡,抛弃无尽的宝藏,整日价在关内流浪。”开始于哪一历史事件?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东北的迅速沦陷?
(4)除了上述四种方式,请你再举出一种课外学史的有效途径。
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是停泊在上的一艘船,人称“红船”。
(2)说说1921年在这艘船上发生的大事。
(3)这一大事标志着什么?
(4)图二的名称是什么?
(5)图二中前方举手讲话的是,他是本次行动的。
(6)这次行动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姿,自强之本。……洋机器与耕织、刷织……
——李鸿章《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
材料二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三……追本溯源,……只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李鸿章创办的近代企业。这些企业的创办客观上有何进步作用?
材料二反映了康有为等人“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这代表了哪一阶级的要求?
材料三中的“德、赛两先生”是指什么?为宣传“德、赛两先生”,陈独秀等人发起什么运动?回顾这场运动,你觉得我们对待西方文化应持有怎样的正确态度?
综合上述材料,请简要概述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在向西方学习过程中经历了哪些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