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建设将让中国与世界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代丝绸之路示意图
——人民教育出版社
材料二 “明初,社会安定,国力雄厚。1405—1433年,明政府先后七次派郑和下西洋。”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
材料三 “……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
——马克思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说出汉代“丝绸之路”的起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汉代“丝绸之路”的开辟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2)依据材料二,指出郑和下西洋的重要前提。结合所学知识,说出郑和下西洋船队最远到达的地区。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与外界隔绝”采取了什么对外政策?该政策的主要含义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法国启蒙运动的开拓者伏尔泰不仅很好地继承了本国16世纪人文主义的传统,……伏尔泰还极力推崇英国的政治制度,说“英国是世界上抵抗君主达到节制君主权利的唯一的国家。”
——《重读伏尔泰》
材料二法国史学家托克维尔经常把法国与美国、英国的历史进行对比,特别指出它们之间的区别:美国没有封建制度这个强大的敌人;英国贵族并未因革命丧失权力,他们与资产阶级实行联合统治。
——《旧制度与大革命(序言)》
材料三尽管大西洋把英、法、美三国永远地分隔开来,但三国的革命作为资产阶级革命不仅有一定的联系,而且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17世纪和18世纪发生于大西洋两岸的这三个伟大历史事件,最大的公约数是关于“权利”的诉求或“人权”的伸张。
——《世界史(以文明演进为线索)》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说伏尔泰所推崇的英国政治制度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法国革命、美国革命开始的标志性事件。两国革命面对的“强大敌人”有何区别?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法、美三国革命“关于‘权利’的诉求或‘人权’的伸张”所颁布的法律性文件。
阅读下列材料:
人类历史上各民族和国家经历了从相互孤立、隔绝到彼此交流融合的过程。 东西方之间文明的交往很早就已发生。通过商人、使节、游历者、文人学者的来往,各地的文明发生了直接或间接的传播与交流……但和平交往并非是人类相处的惟一方式,在古代,战争和征服在带来灾难和痛苦的同时,也常常不自觉地充当了文明传播与交流的工具。
——摘自华师大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归纳古代人类文明交往的两种主要方式?
(2)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两例反映古代文明交往的历史事件?
(3)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哪种文明交往方式更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请简要说明理由?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在7世纪的日本和8世纪的西欧分别有一次著名的改革。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两次改革的名称分别是什么?
(2)当时日本力主改革的大臣和西欧的宫相分别是谁?
(3)这两次改革的影响分别是什么?
(4)结合中国改革的成就,谈谈你的感想和启发。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拜占廷帝国以其保存的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傲立于当时相对黑暗的欧洲。作为希腊罗马文明的继承者和保存者,加之位于亚欧两洲交界处的优越地理位置,拜占廷保持了帝国的稳定与繁荣。当时的西欧人为拜占廷有如此壮丽的城市而倍感惊讶,他们认为这就是天堂!”
材料二:“拜占廷的作用是绝对保守的。命运注定它只是保存,而不是创新。它诞生在一个古老的国度,生活在过去的势力和荣誉的阴影之中,这种势力和荣誉正是它所试图维持和恢复的。他们很少有人具有创造力。”
材料三:“古代中国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明,它的许多城市都是当时世界上经济最发达、最繁华的城市。但到了明清时期,天朝自居,闭关锁国,明显地落后了。”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拜占庭帝国是被哪个国家灭亡的?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结合课文内容分析拜占庭帝国衰落的原因是什么?
(3)结合材料三,拜占廷的衰落与中国明清时期的衰落有什么共同点?
(4)这段材料能给我们什么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中,在这个从伊朗出土的石柱上,用古老的楔形文字撰刻着一部法典,这部法典是古代哪一个国家制定?(2分)该法典的名称是什么?
(2)它在历史上有什么特殊的地位?
(3)材料二中,在古代印度,雅利安人为了巩固统治建立了严格的等级制度,这种制度的名称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