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如图为我国甲乙两地各月月均温和月降水量气候资料,读图回答问题.

(1)甲地月降水量最多出现在      月,乙地月降水量多出现在      月.
(2)甲地冬季气候特点是      ,此时,最容易带来的灾害性天气是     
(3)我国甲乙两地两种气候类型的地理分界线大致是      ,甲乙两地中和祖国宝岛台湾同属一个自然地理单元的是      地.
(4)根据气候资料,说出甲乙两地夏季共同的气候特征并说明其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
分析: 在气温和降水量变化示意图中,横坐标轴表示月份,纵坐标轴左侧表示气温,右侧表示降水量,气温年变化用平滑的曲线表示,降水年变化用长方形柱状表示.观察气温曲线图,可以知道气温最高月和气温最低月,气温最高值和气温最低值,观察降水量柱状图,可以知道降水集中的月份和各月降水量.

科目 地理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结合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苏伊士运河航线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贸易路线之一。2021年3月23日,苏伊士运河因巨型货轮搁浅,航道拥堵,造成巨大经济损失,29日恢复通航。期间,中欧班列成为货运关注的焦点之一。便利的交通,加强了国家、地区之间的联系。中国某企业想在中欧班列沿线寻找企业合作伙伴,对沿线地区进行了如下考察。

(1)第一站:考察团到达俄罗斯,发现俄罗斯有良好的工业基础,_____、核工业和航空航天工业尤为突出,民用工业比较落后。以城市A_____为中心的铁路网和  _____铁路,将全国主要城市和工业区连接在一起。乌拉尔山以东地区河流航运价值低,原因是__________。

(2)第二站:考察团到达欧洲西部,该地区三面临水,运输方式深受海洋的影响。依靠便利的_____运输,从世界各地大量进口原料、燃料,向外出口_____,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3)第三站:考察团告别欧洲西部,沿传统航道回国。进入苏伊士运河就来到了中东,所见所闻不可信的是_____。(单项选择)

A.

波斯湾沿岸石油资源丰富

B.

沙特阿拉伯的麦加是佛教发祥地

C.

位于“三洲五海之地”

D.

阿拉伯男子喜欢穿白色长袍

(4)第四站:继续航行在回国路上,抵达位于“十字路口”位置的_____地区,位于该地区的B半岛,地势特点是_____。该半岛上的_____河向南注入太平洋,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

最后,考察团顺利回国。

北京雨燕是北京地区典型的候鸟,每年7月中下旬,它们离开北京开始迁徙,于次年4月中上旬返回北京。读图1和图2,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北京雨燕飞行路径跨越了_____。(单项选择)

①东、西半球

②南、北半球

③中、高纬度

④亚、非两洲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

(2)雨燕迁徙途中经过世界最大的半岛①_____,这里的气候相比北京更加_____(选填“凉爽”“湿润”或“干燥”),写出判断理由__________。

(3)“燕南飞”时,通辽市处于夏季,气候特点是_____。受气候等因素影响,通辽市种植面积最广的粮食作物是_____。

(4)雨燕返回时,图1中甲、乙、丙、丁四地的景观,可能看到的是_____。(单项选择)

A.

甲地冰雪覆盖,企鹅嬉戏

B.

乙地沙漠广布,骆驼成群

C.

丙地降水丰富,森林茂密

D.

丁地雪峰连绵,河湖众多

(5)在北京进入初冬之时,雨燕到达了亚洲南部的丁地(如图1)越冬,原因是此时当地的气候能够促进昆虫的大量羽化,为雨燕提供充足的食物以补充能量。请在图2的A、B、C、D四幅图中,选出与丁地气候相符合的图_____(单项选择)。

某学校制定了研学方案并组织学生到山地开展活动。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气象台所在的地形部位是_____,海拔在_____~_____米之间。

(2)隧道的走向是_____。量得隧道图上长度为 1 . 2 厘米,则实地长度是_____千米。

(3)拟修建的①②两条观景廊道中,登顶更省力的廊道是_____,理由是__________。

(4)研学活动过程中,同学们观测到自身日影的长短变化情况是_____。

黄河孕育了古老的中华文明,见证着时代的发展成就。进入21世纪,黄河流域开启了综合治理、生态保护的新篇章。读图1和图2,完成下列问题。

(1)惊叹于黄河的恢弘气势,李白吟诵出“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壮丽诗篇。“天上”是指_____山,这里的冰川逐年萎缩,其原因是_____。

(2)从图中可以看出,黄河年平均含沙量和年平均径流量均减少的河段是_____,分析造成该河段年平均径流量减少的主要原因。

呼包鄂榆城市群位于内蒙古、陕西、宁夏、山西交界地区,地跨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等地形区。这里资源丰富,城市较多,其中包括呼和浩特、包头两个大城市以及鄂尔多斯、榆林两个中等城市。

(3)对比1978年和2018年呼包鄂榆城市群城市、交通线分布示意图(图2),归纳该城市群 40 年来交通线的变化特点。

(4)该区域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有_____,请列举内蒙古高原生态环境问题的治理措施_____。

大美神州,醉美贵州。贵州省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贵州省的简称是_____(填双简称);贵州省的总体地势特征是_____。

(2)贵州省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之说,请据此描述贵州省地理环境的特点。 _____。

(3)冶金工业对资源的消耗很大。炼铝业是贵州省重要的工业部门之一,据图分析贵州省发展炼铝业的自然条件。 _____。

贵州境内石灰岩广布,大部分地区土层较薄。长期不合理的垦殖活动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岩石大面积裸露,出现土地石漠化现象。

(4)结合图文资料,分析贵州省土地石漠化现象产生的自然原因。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