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
《儿子的鱼》
我环顾周围的钓鱼者,一对父子引起我的注意。他们在自己的水域一声不响地钓鱼。父亲抓住、接着又放走了两条足以让我欢呼雀跃的大鱼。儿子大概14岁左右,穿着高筒橡胶防水靴站在寒冷的河水里。两次有鱼咬钩,但又都挣扎着逃脱了。突然,男孩的鱼竿猛地一沉,差一点儿把他整个人拖倒了,卷线轴飞快地转动,一瞬间鱼线被拉出很远。
看到那鱼跳出水面时,我吃惊得合不拢嘴。“他钓到了一只王鲑,个头不小。”伙伴保罗悄声对我说,“相当罕见的品种。”
男孩冷静地和鱼进行着拉锯战,但是强大的水流加上大鱼有力的挣扎,使孩子渐渐被拉到布满漩涡的下游深水区的边缘。我知道,一旦鲑鱼到达深水区就可以轻而易举地逃脱了。(A)孩子的父亲虽然早把自己的钓竿插在一旁,但一言不发,只是站在原地关注着儿子的一举一动。
一次、两次、三次,男孩试着收线,但每次鱼线都在最后关头猛地向下游蹿去,鲑鱼显然在尽全力向深水区靠拢。15分钟过去了,孩子开始支持不住了,即使站在远处,我也可以看到他发抖的双臂正使出最后的力气奋力抓紧鱼竿。冰冷的河水马上就要漫过高筒防水靴的边缘,王鲑离深水区越来越近了,鱼竿不停地左右扭动。突然,孩子不见了!
一秒钟后,孩子从河里冒出头来,冻得发紫的双手仍然紧紧抓住鱼竿不放。他用力甩掉脸上的水,一声不吭又开始收线。保罗抓住鱼网向那孩子走去。
(B)“不要!”男孩的父亲对保罗说,“不要帮他。如果他需要我们的帮助,他会要求的。”
保罗点点头,站在河岸上,手里拿着鱼网。
不远的河对岸是一片茂密的灌木丛,树丛的一半淹没在水中。这时候鲑鱼突然改变方向,径直蹿入那片灌木丛里。我们都听到鱼线崩断时刺耳的响声。然而,说时迟那时快,男孩往前一扑,紧跟着鲑鱼钻进了稠密的灌木丛。
我们三个大人都呆住了。(C)男孩的父亲高声叫着儿子的名字,但他的声音被淹没在河水的怒吼中。保罗涉水到达对岸,示意我们鲑鱼被逮住了。他把枯树枝拨向一边,男孩抱着来之不易的鲑鱼从树丛里倒着退出来,努力保持着平衡。
他瘦小的身体由于寒冷和兴奋而战栗不已,双臂和前胸之间紧紧地夹着一只大约14公斤重的王鲑。他走几步停一下,掌握平衡后再往回走几步。就这样走走停停,孩子终于缓慢但安全地回到岸边。(D)男孩的父亲递给儿子一截绳子,等他把鱼绑结实后,弯腰把儿子抱上岸。男孩躺在泥地上大口喘着气,但目光一刻也没有离开自己的战利品。保罗随身带着便携秤,出于好奇,他问孩子的父亲是否可以让他称称鲑鱼到底有多重。男孩的父亲毫不犹豫地说:“请问我儿子吧,这是他的鱼!”
整体感悟:小说采用第一人称手法,叙述了“儿子”捕鱼的故事,细读全文,在下面的方框里把“儿子”捕鱼的过程补充完整。
拉锯战→ →与鱼周旋→ →
品析语言:在“儿子”与鲑鱼搏斗的过程中,文章对父亲进行了多次精彩描写,请从文章A、B、C、D四处中任选一处,并结合语境作点赏析。
问题探究:
①小说以“儿子的鱼”为标题有什么含义?
②你认为小说中的儿子是怎样的一位男孩?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0分)
掩饰过失的猫
有一只猫,它总把自己吹嘘得了(le liǎo)不起,而对于自己的过失,却百般掩饰。
它捕(bǔ pǔ)捉老鼠,不小心,老鼠逃掉了。它说:“我看它太瘦,只好放走它,等以后养肥了再说。”
它到河边捉鱼,脸被鱼的尾巴打了一下,它装出笑容,说:“我是不想捉它,捉它还不容易?我就是要利用它的尾巴来洗脸。刚才到阁楼上去玩,我的脸搞得多脏啊!”
一次,它掉进泥坑里,浑身沾满了污泥。它对同伴们解释(shì sì)道:“身上跳蚤多,用这种办法治它们,最灵验不过!”
后来,它掉进河里。同伴们打算救它,它说:“你们以为我遇到危险了吗?不,我在游泳……”话没说完,就沉没了。
“走吧!”同伴们说,“现在,它大概又在表演潜水了。”
(1)用“\”划掉文中加点字不正确的读音。(3分)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4分)
掩饰——( ) 吹嘘——( )
过失——( ) 容易——( )
(3)短文写了猫掩饰过失的__________件事。猫最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文中省略号的作用是( )。(1分)
A.表示话没有说完
B.表示声音的断断续续
蜡烛
一(盏 顶)台灯摆在整洁的书桌上,它头上有一(盏 顶)粉红的纱罩,腰干健美,亭亭玉立,非常引人注目。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它便发出银白色的光辉,照亮了它自己,也照亮了整个房间。台灯觉得世界上什么东西也比不上它,就高傲地向被放在墙角的小蜡烛炫耀自己说:”你看我多么了不起,不但长得漂亮,而且很有用。可你呢?土里土气的,在桌上也占地方,简直是(废 费)物,有什么用?”
蜡烛看了一眼趾高气扬的台灯,谦虚地说:”朋友,我承认你很漂亮,也很有用,可你应该好好想一想,你也有短处,怎么能这样骄傲呢?”台灯早就不(奈 耐)烦了,大声喊道:”行了,有什么好想的,我本来就比你强嘛!”
一天晚上,台灯又要炫耀自己,忽然闪了三下,就再也不发光了。刹那间,整个房间被黑暗笼罩了--原来线路出了问题。这时,人们多么需要光啊!哪怕是一点点,也是珍贵的。主人把默默无闻的蜡烛拿了出来,点燃它,立刻照亮了房间,也照亮了自命不凡的台灯。但是,蜡烛没有为此而卖弄自己,还是谦虚地对台灯说:”我发出的光太暗淡了,的确没有你光亮,我很惭愧,我没有对人类作出较大的贡献。”蜡烛说完,便默默地燃烧自己,照亮他人,一直到生命之火熄灭,才悄悄地离开了人世间。
台灯很受感动,心想:”我要学习蜡烛的精神,'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不炫耀、不骄傲、不计较个人得失,踏踏实实为人类作出贡献。”
(1)用“\”画去文中括号里不恰当的字。(2分)
(2)在文中找出三个反映台灯很骄傲的词语,再找出三个表现蜡烛很谦虚的词语。(3分)
台灯: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蜡烛: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3)联系短文内容填空。(2分)
蜡烛具备的精神是_______________。由此我联想到__________,因为他们_______。
(4)用”‖”把短文分成两段,并写出段意。(2分)
第一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篇短文,你感受最深、最想说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
巨人的花园(节选)
“噢,是这么回事呀!”巨人终于明白,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他不禁抱住了那个孩子:“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要不是你提醒,春天将永远被我赶走了。谢谢你!”
(1)“任性”是指_________________。“冷酷”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2)要不是你提醒,春天将永远被我赶走了。
(给句子换个说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说你对下列句子的理解。
①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餐桌上的谜底
小时候,每晚入黑的时候,我总要瞧准时机,站在自家门口,闻对门邻居餐桌飘出的肉香。那时,我家半个月才吃一次肉,我实在是太馋了。
每次,闻着邻居家飘出的肉香,我都会身不由己地移动脚步,一步一步地(1)(挪、走、跑)到邻居家门边。这时,邻居会夹上一块放在我的手心,说:“回去吧,回去叫你妈妈也买一点肉吃。”有时几个弟妹也去,搅得邻居好烦。
有一天,我终于问妈妈:“邻居的餐桌上为什么总有鱼和肉?”
a妈妈没有回答我 。一个星期天,妈妈喊上我,问:“你今晚想不想吃肉?”我说:“想!做梦都想。”妈妈说:“好吧,你跟我去。”
妈妈带我到一家建筑工地,向工头要了一截土方。工头在土方上画了白灰线,挖完线内的土方给20元钱。妈妈说:“挖吧,挖完了,今晚就有肉吃了。”
我只挖了一会儿,手就软了,且起了泡。妈妈比划着说:“得2元钱了。挖吧,再挖挖就又得2元钱了。”我 (2) (支持、支撑、坚持)了一会儿,终于挖不动了。妈妈说:“你歇一会儿再干吧。”我就这样干一会儿歇一会儿,而妈妈总是不停地干。我记得那是初秋,天气仍然很热,b妈妈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 。这么苦,我甚至不想吃肉了。
一天下来,我们终于把土方挖完了。妈妈从工头那里领了20元钱,我连走路的力气都没有了。妈妈背我到集市上,问我喜欢吃鱼还是吃肉,我都喜欢,妈妈就买了5元钱的鱼和5元的肉,留下10元钱买油盐酱醋。
晚上,餐桌上摆上了香喷喷的鱼和肉,弟妹们都吃得香极了。妈妈对我说:“孩子,我想你知道邻居餐桌上的谜底了。”
“是的,我知道了。”
不同的是,邻居家的孩子已经长大了,他们有力气,而我们还小。
妈妈又说:“这叫吃苦,孩子,你知道吗?”面对妈妈,面对餐桌上的鱼和肉,还有吃得正香的弟妹,我哭了。
那年我11岁。
(1)文中两处横线上分别应选的词语是:(1);(2)。
(2)这是一篇类的记叙文,记叙顺序属于。
(3)画线句a写“妈妈没有回答我”是因为()。
A.空说道理,不如让其亲身体验。
B.妈妈无钱买肉,心里难受,无言以对。
C.妈妈不愿买肉,不予理睬。
D.妈妈认为孩子要求过分,不必理睬。
(4)画线句b写“妈妈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是为了突出()。
A.虽到初秋,天仍然很热,所以出汗多。
B.劳动艰辛,出汗多。
C.妈妈身体虚弱,好出汗。
D.妈妈宁愿多吃苦流汗,也不愿让儿子干。
(5)联系课文,说说“餐桌上的谜底”到底是什么?
海浪花变成的镜子 (节选)(11分)
男孩儿在海浪花变成的明镜中,发现自己变得更加健壮了。他看见了自己黝黑的脸、宽阔的肩膀。他朝着明镜中的自己,调皮地喊了一声:“嗨!”这虽然使海浪花吓出了一圈圈的波纹,但他很高兴。
(1)用文中的词语填一填。(4分)
( )的身体 ( )的脸
( )的肩膀 ( )的孩子
(2)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3分)
黝黑(yóu yǒu)调皮(tiáo diào)嗨(hèi hài)
(3)课文中为什么说“这虽然使海浪花吓出了一圈圈的波纹,但他很高兴”?
(2分)
(4)仿照课文内容写一写。(2分)
在这片海浪花变成的明镜中,我发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