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有关生命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的问题。
(1)图乙中A所示的这类物质在生物膜上可能具有的功能是( )(多选)
A.作为载体蛋白,起物质运输作用 |
B.作为酶,催化发生在膜上的化学反应 |
C.作为受体,接受相应的化学信息 |
D.作为抗原,被免疫细胞识别 |
(2)若甲图要表示豌豆根尖的成熟区(根毛区)表皮细胞,则图中不应该存在的结构是 ,而应添加的结构有 。
(3)若图甲细胞的分泌物是抗体,则该细胞可直接由 细胞增殖分化而来。
(4)若图乙代表线粒体膜的一部分,则b代表的物质最可能是 。
(5)若图乙代表神经细胞细胞膜的一部分,则静息时D侧的膜电位为 电位。
(6)图丙中标号⑧是不是肽键?______,为什么? 。肽键在________(细胞器)上形成,若要断开,则主要依赖于细胞内合成的_________来催化。
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的实验中,教材要求必须将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使用,切勿分别使用,但在实验过程中,实验者设想按照不同的使用顺序先后使用甲液和乙液及混合后使用。
实验猜想: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与其甲液、乙液使用顺序及是否混用无关。
实验设计:为探究以上猜想,实验按表格思路设计:
试管 |
第1次加入物 |
第2次加入物 |
第3次加入物 |
加热 |
颜色变化 |
1号 |
2 mL苹果汁 |
0.5 Ml 0.05 g/mL 的CuSO4 溶液 |
0.5 mL 0.1 g/mL的 NaOH 溶液 |
加热 |
|
2号 |
2 mL苹果汁 |
A |
B |
加热 |
|
3号 |
2 mL苹果汁 |
C |
加热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2、3号试管中应加入的物质是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1、2、3号试管的设计主要体现了什么样的实验设计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号与2号试管相比,实验变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理论预测及相关结论:
①当出现什么样的实验现象时,实验猜想是正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当出现什么样的实验现象时,实验猜想是错误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表示油菜种子成熟过程中各种有机物的变化情况(1表示可溶性糖,2表示淀粉,3表示含氮化合物,4表示脂肪),请据图回答:
(1)油菜种子成熟过程中,____________含量不断提高,而________和________含量不断下降,这说明________而来的。
(2)含氮物质在种子未成熟前为非蛋白氮,随着种子成熟程度的提高,含氮物质主要为蛋白质。这说明蛋白质是由非蛋白氮转变而来的,与这种现象相适应的是成熟种子的细胞质中________(填写物质名称)含量较多,以合成丰富的蛋白质。
(3)由图可知,油菜种子是用于检测________的好材料,采用的化学试剂是________。
水在生命活动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细胞内含水量的多少直接影响新陈代谢。试回答下列问题:
(1)下表是几种不同生物体中水的含量:
生物 |
水母 |
鱼类 |
蛙 |
哺乳动物 |
藻类 |
高等动物 |
水的含量(%) |
97 |
80~85 |
78 |
65 |
90 |
60~80 |
由此表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种子在入仓之前需晾晒,所去除的水分主要是细胞中的________水。
(3)将干种子用水浸泡后种子能萌发,但干种子不经水浸泡不能萌发,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常吃的黄豆芽和绿豆芽是将干的黄豆种子和绿豆种子在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后,种子萌发而成。如果豆子一直浸泡在水中,不换水,豆芽就会死亡,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新鲜的鸡蛋清呈液态胶状,而臭鸡蛋清则是相对更“稀”的液体,呈水状,这是因为在新鲜的鸡蛋清中的水与蛋白质结合在一起,形成液态胶体,这时的水为_______,是细胞和生物体的______,而臭鸡蛋中的蛋白质被微生物分解成小分子物质,使这部分水释放出来,转变为_____。
用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4次,每次仅调整目镜或物镜和细准焦螺旋,结果如图。
(1)请从下列目镜与物镜的组合中找出与图像③④对应的选项是:③________;④________。
A.目镜10×物镜10× | B.目镜10×物镜20× |
C.目镜10×物镜4× | D.目镜10×物镜40× |
(2)视野最暗的图像是________(填序号),图像太暗则应调节________和________。
(3)选择组合A:目镜10×,物镜10×,所观察到的物像是实际物体的______倍,这个放大倍数是指______(填“长度”或“宽度”、“面积”、“体积”);若A组合视野中细胞为160个,则换上D组合,视野中细胞为______个。
图1表示某适宜温度条件下,植物CO2的吸收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当光照强度为a时,A植物的呼吸强度比B植物的呼吸强度________,A植物光合作用消耗CO2的速率是________mg/(m2·h),消耗的CO2用于光合作用的________阶段。
(2)A和B两种植物,适宜在弱光条件下生长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当光照强度为b时,限制A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此时叶绿体中ADP的运动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
(3)当光照强度为b时,A植物照光X小时,然后黑暗12小时,能够使叶片干物质的量和处理前一样。则X=________。
(4)某兴趣小组为了研究光合作用进行的条件和场所进行了如下实验:
选一盆银边天竺葵(叶边缘呈白色),在温度适宜的情况下,预先放在黑暗中48小时,再用黑纸将叶片左侧上下两面夹住,然后把天竺葵放在阳光下照射6小时,剪下此叶片,用打孔器分别在该叶片不同部位取下①、②、③三个圆片,放在酒精溶液中加热脱色,再放入清水中漂洗,取出后加碘液。请依据上述信息及图2,回答下列问题。
a.将银边天竺葵放在黑暗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叶圆片①和②对比,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叶圆片②和③对比,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