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材料回答下面有关实验探究问题。
某个学生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目的】比较甲、乙、丙三种微生物所产生的淀粉酶的活性
【实验原理】略。
【实验材料】三种微生物淀粉酶提取液(提取液中酶蛋白浓度相同)等
【实验步骤】a.取四支试管,分别编号(试管4为对照组试管);
b.按下表内要求进行操作;
|
试管1 |
试管2 |
试管3 |
试管4 |
蒸馏水(ml) |
2 |
|
|
|
pH=8缓冲液(ml) |
0.5 |
|
|
|
淀粉溶液(ml) |
1 |
|
|
|
甲生物提取液(ml) |
|
|
|
|
乙生物提取液(ml) |
|
|
|
|
丙生物提取液(ml) |
|
|
|
|
总体积(ml) |
3.8 |
|
|
|
c.将上述四支试管放入37℃的水浴,保温1小时;
d.在上述四支试管冷却后滴入碘液;
e.观察比较实验组的三支试管与对照组试管的颜色及其深浅;
【实验结果】(注:“+”显色,“++”显色更深;“-”不显色)
|
试管1 |
试管2 |
试管3 |
试管4 |
颜色深浅程度 |
++ |
- |
+ |
|
(1)实验操作表并没填写完整,请补充完整操作表格。
(2)在实验结果中,试管4的颜色深浅程度是 (用“+”或“-”表示)。
(3)该实验的自变量是 ,无关变量有 (写出2种即可)。
(4)除了用碘液检验淀粉的剩余量来判断实验结果外,还可以用 试剂来检测生成物的量。若用该试剂检验,颜色变化最深的试管是 。
(5)根据上述结果得出的结论是:不同来源的淀粉酶,虽然酶蛋白浓度相同,但活性不同。造成实验中三种酶活性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
(6)同学们还做了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关系的实验。坐标中已根据实验结果画出3号试管中酶活性的曲线,请你在答题纸坐标图中画出2号试管中酶活性的曲线。
如下左图所示人体内苯丙氨酸与酪氨酸的代谢途径,图中的数字分别代表三种酶。
(1)人体内环境中的酪氨酸除图中所示的来源外,还主要来自于______。
(2)假设酶①为一条肽链,由n个氨基酸组成,则酶①基因的碱基数目至少为______个 (不考虑终止密码),合成酶①的过程中至少脱去了______个水分子。
(3)如上右图所示,Ⅱ1患苯丙酮尿症,Ⅱ3患尿黑酸症,Ⅱ4患血友病(上述三种性状的等位基因分别用P和p、A和a、H和h表示,它们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一号和二号家庭均不携带对方家庭出现的遗传病基因。
①I4的基因型是______ 。
②请以遗传图解的形式,解释一号家庭生育出患有苯丙酮尿症孩子的原因。
(4)Ⅱ3已经怀孕,生一个健康的男孩的几率是______。为了避免生出患病男孩,可采取的有效手段是______。
下图为成熟的绿色植物叶肉细胞内部分代谢解,其中①-④表示生理过程,A-F表示物质。据图分析回答:
(1)在过程①中,细胞生成物质B的同时,还产生了______。物质C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内并参与了过程③,如果物质C的供应突然停止,其它条件不变,短期内C5的含量变化是______。
(2)产生物质E的场所______ 。
(3)物质B参与过程⑤。如果物质B严重不足时,C6H12O6分解的反应式为______ 。
(4)Mg2+是合成叶绿素的必需元素,Mg2+通过细胞膜的方式为______,细胞外的Mg2+进入叶绿体(基质中)至少穿过 ______层膜结构。
下图甲是某种动物体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乙是该动物产生的一个卵细胞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在甲图中,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现象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填序号)。将该细胞置于质量分数5%的葡萄糖溶液(等渗溶液)中,一段时间细胞也会胀破,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 。
(2)若这是人的大腿肌细胞,在进行长跑时,大腿肌肉会感到酸痛,这是由于葡萄糖在细胞的[ ](填序号)中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结果。
(3)具有该细胞的生物,在生态系统中不可能是处于第______营养级。
(4)甲图与根尖分生区细胞相比,不同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
(5)如果乙是甲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的,参与这一过程的非膜结构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
(6)根据乙图在方框中绘出形成该细胞的次级卵母细胞(中期)的示意图,并注明染色体上的基因。
某种一年生植物种群中AA占25%.Aa占50%,aa占25%.将这种植物分别引种到低纬度和
高纬度地区种植,很多年以后移植到原产地。
(1)将这种植物引种到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使该植物形成__________,与共同构成了物种形成过程的基本环节。
(2)在当地生长的这种植物因为环境的变化.AA基因型个体不断被淘汰.则该种群AA、Aa、aa三种基因型频率的变化过程为。
(3)在对移植到原产地这种植物的某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AA和aa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0%和70%(各种基因型个体生存能力相同).第二年对同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AA和aa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和64%,在这一年中,该植物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理由是____。
某男孩(IV-5)患粘多糖贮积症,骨骼畸形,智力低下,其父母非近亲结婚。
经调查,该家族遗传系谱图如下。
(1)根据已知信息判断,该病最可能为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2)IV-5患者的致病基因来自第1I代中的号个体。
(3)测定有关基因中,父亲、母亲和患者相应的碱基序列分别为:
可以看出,产生此遗传病致病基因的原因是,是由于DNA碱基对的造成的。
(4)粘多糖贮积症是一种高致病性、高致死性的遗传病。其致病机理是水解粘多糖的酶缺失,导致粘多糖沉积于细胞内的中,进而影响多种组织细胞的正常功能。
(5)为减少粘多糖贮积症的发生,该家庭第IV代中的(填写序号)应注意进行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进行产前诊断时可以抽取羊水,检测胎儿脱落上皮细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