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15年浙江省丽水市】在老师指导下,小科做了如下实验:点燃燃烧匙上的钠,迅速伸入盛有CO2的集气瓶中,盖上玻片,钠继续燃烧。反应结束后发现:集气瓶内壁附着黑色小颗粒,燃烧匙上粘附着灰白色固体。小科获知灰白色固体中的黑色固体成分是碳,但不清楚其中的白色固体成分是什么,于是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白色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建立假设】假设一:白色固体的成分是氧化钠;
假设二:白色固体的成分是碳酸钠;
假设三:白色固体的成分是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
【进行实验】
步骤1:取燃烧匙上灰白色固体于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充分溶解,过滤,得到滤液;
步骤2:取少量步骤1中的滤液于试管中,滴加2滴酚酞试液,溶液变成红色。结论:白色固体的成分是氧化钠。有同学认为通过该实验得出的结论不正确,其理由是          
步骤3:取少量步骤1中的滤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溶液中有气泡冒出,结论是           
步骤4:取少量步骤1中的滤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然后过滤,向所得滤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无明显现象。则假设          成立。

科目 化学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日常生活中,燃烧现象屡见不鲜。小华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来探究燃烧的条件:
(1)用镊子分别夹取一根小木条和一块小石子,在酒精灯上点燃。
(2)用镊子分别夹取一个蘸有水、一个没蘸水的小棉花团,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片刻。
(3)分别点燃两枝小蜡烛,将其中一枝蜡烛用玻璃杯罩住。
分析实验:请帮助小华将未完成的实验报告填写完整:

实验步骤
设计意图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
燃烧与物质的关系

可燃物才能燃烧
(2)
燃烧与温度的关系
没蘸水的小棉花团燃烧,蘸水的小棉花团没燃烧

(3)

玻璃杯内蜡烛熄灭了,玻璃杯外蜡烛仍燃烧

得出结论:
燃烧需要三个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把一条用导热性能良好的粗金属丝(如铜丝、铝丝)绕成的线圈罩在一枝燃烧的蜡烛的火焰上,蜡烛的火焰很快就熄灭了。如果预先把金属丝圈加热,再罩到蜡烛火焰上,蜡烛就可以照常燃烧。怎样解释这种现象?

实验室用过氧化氢(H2O2)俗称双氧水慢慢加入装有少量二氧化锰粉末的锥形瓶中,可用如图3装置用双氧水制取氧气(通过分液漏斗玻璃活塞的“开”、“关”,可随时向锥形瓶中滴加双氧水)

⑴试写出该反应的表达式
⑵如果在实验室中用此法代替高锰的钾加热制取氧气请简述其优点有哪些?(任意答两点)
⑶二氧化锰在这个实验中所起的作用是        
检验所收集的气体是氧气的方法是         

学生为验证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进行如下实验(如图)燃烧匙里盛着足量的硫,反应结束,冷却后,打开C夹,水不沿导管进入A瓶。请回答:

⑴B容器的名称是   ,硫在A瓶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是     
⑵该实验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⑶若不改变原装置,要使实验成功,你的改进意见是:            
⑷若实验成功,进入A瓶里的水约可达到A瓶容积的    ,由此可证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小明同学打算自己探究一下MnO2在分解过氧化氢时所起的作用,但手边没有现成的MnO2药品,只有高锰酸钾,30%过氧化氢溶液、木条、水、火柴,其它仪器可任选。
(1)若要先得到MnO2粉末,反应原理是(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
(2)已知实验(1)中试管中剩下两种物质,其中二氧化锰难溶于水,而另一种易溶于水,小明用了一种方法将它们分离开来,步骤为:① ,②
(3)小明认为若要探究MnO2在较低的温度下对分解H2O2有无催化作用,需作对比实验,他设计了三组实验:①在试管中加入5ml 30%的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看木条是否复燃。②...;③在第3支试管中加入5ml 30%过氧化氢溶液,并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你认为小明设计的第2组实验过程为:
(4)小明得到的是③中有O2放出,但他认为③中有O2放出是因为MnO2与H2O2发生了反应,你如何帮他设计实验来说明MnO2没有和H2O2起反应,而只是起了催化作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