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据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书统计,现代世界赖以建立的基本的发明创造,几乎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如下表:

年代
科技发明(件)
中国
世界其他国家

百分比

百分比
公元l-400年
45
28
62%
17
38%
公元40l-1000年
45
32
71%
13
29%
公元100l-1500年
67
38
57%
29
43%
公元150l-1840年
472
19
4%
453
96%

 
材料二 英国著名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写道:“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中国曾保持令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技术水平,那时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这一点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但16世纪以后,欧洲诞生了近代科学,中国的文明却没有能够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科学史上把这个问题称为“李约瑟难题”。
材料三 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科技史上地位变化情况。
(2)依据材料三,分析三大发明对欧洲历史发展的贡献。
(3)你认为3至13世纪“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明清时期中国为什么不能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第三次科技革命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是高中历史必修的内容,是我们研究和学习的重要课题。
研究课题一:春秋战国的思想
材料一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论语·为政》
材料二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老子》
材料三法者,编著于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
——《韩非子·难三》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出三位思想家有怎样的思想主张?他们关注的共同点是什么?
研究课题二:美国的民主制度
美国“开国之父”们虽然制定的宪法有很多不民主、不平等、不公正之处,但是制衡的治构造都打好了“自由”这块地基,从而使民主、平等、公正这些砖砖瓦瓦可以不断往上添加。
——刘瑜《民主的细节》
(2)美国的“开国之父”们创造了怎样的制衡机构?并指出《1787年宪法》存在哪些 “不民主、不平等、不公正”之处。
研究课题三:19世纪末中国的思想变革
材料一严复在《天演论》按语中说,世界上一切民族都在为生存竞争,“进者存而传与,不进者病而亡焉。……负者日退,而胜者日昌。……弱者先绝”
材料二梁启超说“只有兴民权,才能固君权,救危亡”。
(3)上述材料表明了中国仁人志士的哪些思想?为什么当时会出现上述主张?
研究课题四:国际社会主义运动
苏联的崛起开辟了社会主义运动史上的新里程, 20世纪引人注目的重大事件。下面选取几个场景。
场景一:1917年11月7日晚9点40分,阿芙乐尔号上的大炮向着彼德格勒冬宫发出了怒吼。
场景二: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原法租界望志路106号,有一群年轻的中国知识分子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场上坐着两位来自苏俄的金发碧眼的共产国际代表。
场景三:1921年8月,一位23岁的美国青年走进克林姆林宫列宁的办公室,怀着极大的热情,倾听列宁畅谈新经济政策。
场景四:1929年5月,苏联第五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大剧院举行,讨论的内容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4)结合上述四个场景,写出苏(俄)联对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重大贡献。

思想文化的进步不断激发人类创造出新的文明成就。阅读材料,探究下列历史现象。
探究历史现象一:“西学东渐”与传统科技
材料一





(1)依据图文材料一归纳晚明时期上述文化现象的影响。
探究历史现象二:启蒙思想与民主实践
材料二《独立宣言》中指出:我们认为这一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并由造物主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力,才在人们当中设立政府,而政府的合法权力来自被统治者的同意。无论何种形式的政府,如若无视这个目的,则人民就有权改变它或废除它,并建立新的政府。
——引自美国《独立宣言》(1776年)
(2)材料中“政府的合法权力”的来源体现了启蒙学说的哪些理念?独立后的美国是如
何实践这些理念的?
探究历史现象三:学习借鉴与文化革命
材料三 20世纪初,在中国文化思想界出现了这样的一种思潮:
世称近世欧洲历史为“解放历史”——破坏君权,求政治之解放也;否认教权,求宗教之解放也;……
士不知科学,故袭阴阳家符瑞五行之说,惑世诬民……农不知科学,故无择种去虫之术。工不知科学,故货弃于地……医不知科学,既不解人身之构造,复不事药性之分析……夫以科学说明真理,事事求诸证实,……其步步皆踏实地,不若幻想突飞者之终无寸进也。宇宙间之事理无穷,科学领土内之膏腴待辟者,正自广阔。青年勉乎哉!
(3)结合材料三简述这场思想运动的历史价值。
探究历史四:总结规律与历史启示
(4)综合上述内容谈出你获得的认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9—1933年爆发的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更加助长了本已严重的贸易保护主义浪潮,各国间的关税大战愈演愈烈。美国将关税水平提高至53%,推动了45个国家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关税。国际贸易进一步趋于萎缩,而这反过来又加深了危机本身。深刻的教训,促使各国开始认识到在生产国际化日益发展的背景下,广泛开展国际协调与合作的必要性。
——杨起善《关贸总协定与复关对策研究》
材料二作为世界性的国际贸易组织,它所制订的一系列多边贸易规则已成为各缔约国所普遍接受的共同准则,保证了国际贸易的相对自由、透明及其稳定性,极大地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增长和发展。据统计,自总协定成立以来,世界贸易总额增长了 10倍以上。
——《关贸总协定知识读本》
⑴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关贸总协定成立的原因。 并指出关贸总协定的作用。
材料三

⑵材料三中,图一是哪一国际组织的标志?图二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何种趋势?
⑶材料三中,图三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应如何正确对待?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真正的天赋在于,它懂得改变。”“(20世纪30年代)当绝望和大萧条袭来的时候,……通过新的政策、新的工作和新的共同目标战胜了恐惧。是的,我们可以!”
——美国总统奥巴马的演讲文摘
⑴材料一中“新的政策”是指什么?该政策“新”在何处?
材料二苏联虽然号称“最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但主要消费品长期供应不足。1985 年苏联人均收入为西方国家的三分之一左右,生活水平与西方的差距更大。而且,主要消费品长期短缺、供给不足,经常需要凭票供应,暗藏了通货膨胀的危险,人民生活水平从一战前的欧洲第五位下降到在八十年代的居世界第八十八位。1985年人均住房面积仅15平米,为西方国家50%;每百户汽车拥有量为14辆,仅为西方国家的17.50%。
——《全球通史》
⑵材料二反映了苏联社会发展的什么问题?为此,20世纪80年代后期,苏联曾进行过什么改革?结果如何?
材料三

注:粮票(1955年起发行至1993年停止流通)曾关系到国计民生,虽已退出历史舞台,但仍能昭示那个时期的经济体制特色,颇具史料价值。新中国第一张股票是1983年7月8日由深圳市宝安县联合投资公司发行的,它打破了“股票是资本主义的专利”的旧观念。此后,上市公司在中国纷纷涌现。
⑶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图一到图二反映出中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⑷综合上述材料,你能得出什么启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清时期,出现了不少著名的产棉区,如山东东昌府、江苏松江府等。福建漳州府和汀州府是烟草专业户集中的地区。北京丰台一带各村庄都种植花卉,被誉为“花乡”。明清商业继续繁荣,国内市场扩大,农工产品种类多达两百余种。商品经济向农村延伸,江浙地区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兴起。
——《中国古代商业史》
⑴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特点。
材料二中国的近代资本主义工业,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到1911年的50年间,投资万元以上的厂矿约700多个,资金总额仅1.3亿元左右。而1912年到1919年八年间,建成470多个,投资9500万元,加上原有的企业的扩建,新增加资本达到1.3亿元,8年超过了过去的40多年。1928—1937年,中国工业产值年增长率达到8%以上,1936年,工业产值达到近代以来的最高水平。
——摘自《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集》
⑵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诞生于19世纪70年代前后,最初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2分)列举两个典型的民族企业。
⑶1928—1937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为什么能够得到更快的发展?
材料三 1942—1944年,日本从华北煤矿掠走近2000万吨煤;1938—1945年,从当涂、大冶等地掠走1670万吨铁矿石。日本还掠夺华商纱厂54家,占沦陷区华商纱厂的89%。日本帝国主义的残酷掠夺,严重破坏了中国民族经济的发展。
⑷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你认为民族资本主义要获得发展必须清除哪些障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