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德国1871年宪法与法国1875年宪法的内容分析,不正确的是
A.法国宪法规定“政府的共和国形式”永远不得动摇,从而确立了法国的共和政体 |
B.德国宪法巩固了统一的成果,法国宪法打击了保皇派复辟的企图 |
C.德国宪法是“新瓶装旧酒”,是历史的进步 |
D.德国联邦议会由普选产生,作用很小 |
20世纪50年代,我国调整大专院校。“人文学科受到了抑制,许多所工科学院创办起来,而综合性大学则被削减。……1960年,中国的25万科学家和工程师中,有90%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培养出来的。”这一史实说明
A.国家工业化建设急需专业人才 |
B.“双百”方针得到顺利实施 |
C.高等教育深受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 |
D.“三个面向”和“科教兴国”战略得到贯彻 |
1956—1966年被称为“文艺学术发展的春天”,这一时期文学艺术硕果累累。出现这一局面原因是
A.“双百”方针的贯彻 |
B.广大知识分子的辛勤劳动 |
C.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文艺创作素材丰富 |
D.全国知识分子会议的召开 |
这是2004年“感动中国”评委会对某当选人物的评语:“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能,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请问这位当选者是
A.钱学森 | B.袁隆平 |
C.杨利伟 | D.马寅初 |
改革开放30年,我国取得伟大成就关键是我们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形成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体系包括
①毛泽东思想②邓小平理论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④科学发展观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形成和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分别是在党的
A.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十五大 | B.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十四大 |
C.十二大和十五大 | D.十三大和十四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