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说:“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这段材料说明了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是( )
A.选官制度逐步走向开放 |
B.品德成为人才选拔重要标准 |
C.世卿世禄制逐渐式微 |
D.人才选拔由中央下放到地方 |
“大凡受过教育的中国人尽管可能听不懂彼此的方言,却能阅读同样的书籍……如果他们使用的是字母文字,中国恐怕早就分裂为像意大利、法国、西班牙、葡萄牙那样的许多国家了。”这说明:
A.使用字母文字是欧洲分裂成许多国家的主要原因 |
B.汉字有双重特性:实用性和艺术性 |
C.统一文字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
D.字母文字有艺术性而没有实用性 |
儒家思想在后世不断发展,下列主张具有民主启蒙色彩的是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B.制天命而用之 |
C.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 D.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
李贽称赞汉司马相如、卓文君“善择佳偶”,还赞扬寡女改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称赞商鞅、吴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上述材料反映了李贽
A.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 |
B.反对以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 |
C.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 |
D.揭露道学家的虚伪 |
从《宋史》中出现的以下人物名字,可以推测他们深受当时哪种思潮的影响?焦守节(卷261)、李克让(卷270)、陈从信(卷277)、赵安仁(卷287)、钱端礼(卷385)、张忠恕(卷409)。
A.佛学 | B.法学 | C.道学 | D.理学 |
西汉武帝时期,某人父亲与他人斗殴,其子帮忙用木棍去打他人,不料却误伤其父。按照当时法律,殴伤父亲是应处枭首的死罪。廷尉张汤请教董仲舒应如何处理。董仲舒认为:父子是最亲近的,听说父亲与人斗殴,儿子自然紧张,要拿木棍去救护父亲,至于误中父亲并非本意,应该无罪释放。该段材料反映了西汉
A.已经废除了严刑峻法 | B.儒家伦理思想影响到到法律 |
C.开始推行判例审判制 | D.废除了原始社会同态复仇原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