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表示人体细胞受到病毒攻击后发生的免疫过程。请回答:
(1)免疫系统的功能有_______________和清除功能。
(2)在人体的免疫系统中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____________的场所。
(3)请写出图中以下细胞的名称:细胞D:_____________细胞,细胞E:_____________细胞,细胞G:____________细胞。
(4)人体细胞再次受到该病毒攻击后,可增殖分化的细胞有__________________。
(5)图1中所示的①~④4个途径中,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过程是途径_____________。
(6)若细胞F是人体自身的组织细胞,则由此引起的疾病是________________。
如图是某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网)可表示为, A每增加lkg的体重,至少需要kgC。正常情况下,通过调节机制可以实现A、B、C的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2)碳循环的平衡是由于与的速率相同(用图中数字序号表示),而导致这一平衡被打破的主要原因是。
(3)若图中数字序号表示能量的流动途径,则分解者从次级消费者粪便中所获能量属于(序号)所示。
Y形迷宫(见图a)内有红灯和电刺激装置,当分别按下各臂按钮时,相应臂的红灯就会亮起来,此时该臂不通电成为安全区,另外两臂及中央交界区均在短时间后通电成为电刺激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白鼠在遭受电刺激后迅速逃向安全区,该逃避反应通过神经调节完成,其基本方式是。反射弧中,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单向/双向)传导。
(2)研究发现小白鼠在连续受多次电刺激后,其反应强度随电刺激的重复出现而减弱。已知其关键因素在于突触的信息传递,即突触后膜电位变化与突触前膜释放递质的量有关。据此推断上述小白鼠反应减弱现象的原因是。
(3)在某溶液中维持正常活性的离体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膜内外电位分布情况是,受到适宜刺激后产生的局部电流在膜外的方向是。
(4)受刺激部位的膜内钠离子含量变化趋势如图b中曲线所示,曲线上升的原因是,该实验中某溶液(能/不能)用适当浓度的KCI溶液代替。
若适当增加溶液中的钠离子浓度,动作电位峰值将,静息电位大小将。
小鼠的皮毛颜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A、a和B、b)控制,两对基因控制有色物质合成的关系如下图:
(1)为探究基因A/a与基因B/b的位置,某同学用纯合的黑色小鼠与白色小鼠进行杂交,得到的F1全为灰色小鼠,F1自由交配,获得F2,可以预测以下结果:
①如果两对基因(A/a和B/b)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②如果两对基因(A/a和B/b)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2)若通过实验证明两对基因(A/a和B/b)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亲代黑鼠的基因型为,F2灰鼠中杂合子的比例为。
(3)在纯合灰鼠群体的后代中偶然发现一只黄色雄鼠,已知该黄色小鼠的出现是由于基因发生显性突变的结果。欲探究黄色性状的产生是由于基因A还是基因B发生了突变,设计杂交实验如下:
让黄色雄鼠与多只纯合隐性白色雌鼠交配,F1中既有黄色小鼠又有灰色小鼠,选取F1中小鼠随机交配得F2。观察F2表现型并统计性状分离比。
若,则黄色性状的产生是由基因A突变产生的;若,则黄色性状的产生是由基因B突变产生的。
某实验小组把等量的小球藻及培养液加入两支试管中,两管的CO2浓度分别设置为0.03%和0.05%,用40W的台灯做光源,通过调节台灯与试管的距离来控制光照强弱,在相同的适宜温度下培养,定期测定两管中O2的释放量,根据实验结果绘制成两条曲线l,2(如图所示)。
(1)图中表示0.05%CO2浓度的是曲线__________________。
(2)在EF段,限制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与C点比,限制D点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用缺镁的培养液培养小球藻,其他条件不变,则F点应如何移动?_______________。图中F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种群密度能够明显影响布氏田鼠的内分泌水平且种群密度高会抑制种群的增长,为确定种群密度是否对高原鼠兔的内分泌和种群数量变化造成同样影响,某研究团队进行了专门研究。实验简要过程如下:
取地形特征和植被类型基本一致两样地(距约30km),样地1高原鼠兔繁殖初期密度为35只/hm2,样地2密度繁殖初期高原鼠兔为12只/hm2。在高原鼠兔的不同繁殖时期各样地内,从其颈部取血4ml进行皮质酮水平的测定。
根据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请补充实验简要过程空白处:。
(2)样地1和样地2的高原鼠兔(是\不是)同一种群,原因是。
(3)为实验需要,另增加面积为10 hm2的样地3,在繁殖初期首次捕获高原鼠兔26只,全部做好标记,适当时间间隔后再次捕获到17只,其中2只带有标记,则该样地密度约为(取整数),样地3对应图中的曲线为,增加样地3的目的是。
(4)机体对有害刺激表现之一为皮质酮分泌增加,以启动逃走或搏斗,可推测皮质酮对细胞代谢具有作用。但研究发现需急性刺激高原鼠兔3分钟后,其皮质酮水平才显著上升,则在研究中,高原鼠兔从被抓获到取血整个过程需,以免影响实验结果。
(5)根据以上研究可得出的结论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