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电能、太阳能、氢等)作为动力来源,在车辆的能源消耗、动力制动和驾乘感受方面带来深刻技术变革的汽车。结合中国的能源资源状况和国际汽车技术的发展趋势,预计到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将占50%左右,其市场潜力巨大。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
结合材料,分析我国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经济意义。
辨析:追求物质利益就是唯物主义,强调精神文明就是唯心主义。
大学生就业难是近年来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以下是北京某大学即将毕业的学生就择业问题发表的看法:
同学甲:我要根据自身专业特长,兴趣受好和能力找份自己满意的工作。
同学乙:我想考公务员,因为工作比较稳定、也更体面。
同学丙:只要留在北京,什么工作都可以。
(1)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阐述实现就业对于劳动者的意义,并简要评析三位同学的择业就业观。
材料二:人们把那些大学毕业后选择留在大城市工作的低收入群体称做“蚁族”。他们和蚂蚁有许多相似的特点:高智、弱小、群居。仅北京一地就有至少10万“蚁族“,既然大城市不好生存,为何不回家乡去?“家乡太小,放不下我的理想,也无法实现我的人生价值。”这句话道出了大部分“蚂蚁”的心声。
(2)从价值创造与实现的角度分析,你认为“蚁族”群体如何更好实现自身价值?
材料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多次去北京“蚁族”聚居地唐家岭实地调研,在两会上他们提出了许多有关解决“蚁族”问题的有价值的议案、提案。目前,北京市海淀区政府唐家岭地区整体改造全面启动。这一改造工程旨在建设公租房提供给外地人口和大学毕业生。
(3)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请你谈谈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政府为什么都致力于“蚁族“问题的解决?
2009年4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简称新医改方案)正式公布。某校高三(1)班的同学们结合搜集到的信息,以“我看新医改”为主题展开了探究活动。
【新医改,新方案】
同学们了解到,2006年6月,国务院成立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部际协调工作小组。工作小组始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深入各地进行了大量专题调研,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在此基础上,2008年9月底形成《意见(征求意见稿)》。工作小组对收到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了认真研究和逐条分析,进行了190余处修改。不少好的意见被吸纳进新医改方案中来。新医改方案的出台为医改的顺利进行奠定了良好基础。
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简述公民参与制定新医改方案的渠道。
(2)试分析政府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工作方法的政治学依据。
【新内容,新实惠】
同学们根据搜集到的信息,将新医改的主要内容绘制成下图:
![]() |
(3)请从上图中选择三点内容,并从《经济生活》角度解读其意义。
将自己已经读完的书籍,随意地放在公共场所,捡获的人阅读完,再放回任意公共场所,任其漂流……11月7日,湖南首届“三湘读书月”活动启动,10000册崭新的书籍从全省110家新华书店中心门市开始了它们的“漂流之旅”。
图书漂流,是一段文明美丽的奇妙旅程。她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的欧洲,读书人将自己读完的书,随意放在公共场所,如公园的长凳上,捡获这本书的人可取走阅读,读完后再将其放回公共场所,任其漂流,让下一位读者阅读,继续一段漂流书香。
没有借书证,不需付押金,也没有借阅期限。11月7日上午,在岳麓书院的湖南首届“三湘读书月”活动启动仪式现场,河西高校的张立民同学兴高采烈地拿到了自己喜爱的书籍《曾国藩》:“我看完后,先会在我们宿舍里同学之间传阅,之后扩散到全班、全系,以及同学的同学……”
“这种好书共享的方式,对我们来说还很新奇,不过感觉像个游戏,很好玩。”同样拿到了自己喜爱书籍的陈莉同学认为,“这种传播方式同时也是对人的文明程度的一种考验,知识,会因为这种传播方式而更美丽。”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读书学习是文化传承和知识传播的重要途径。请你说说,文化传播的途径有哪些?
(2)图书漂流,是文化传播方式的一种创新,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的创新具有重要意义。请你简要谈谈文化创新的意义?
(3)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请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谈谈读书活动的意义。
(4)作为一名湖南学生,你会如何从紧张学习之余抽出时间读点好书?请你列一个简单的读书计划。
材料一:漫画《观众锐减----中国戏曲的共同难题》
观众锐减----中国戏曲的共同难题
材料二:梁祝传说产生于晋朝。现存最早的文字材料是初唐梁载言所撰的《十道四蕃志》。到了晚唐,张读所撰的《宣室志》作了文学性渲染,宋代明州知府李茂诚的《义忠王庙记》、明代冯梦龙的《李秀卿义结黄贞女》、清代邵金彪的《祝英台小传》等都有记载和发展。越剧、川剧、京剧、豫剧、评剧、晋剧、滇剧、楚剧等几乎所有的大小剧种都有该剧的整本或折子戏传世。1958年冬,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的陈钢与何占豪取材于该民间故事,将只有中国二胡琴弦上才有的滑指手法,首次出现在小提琴演奏上,使《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在表现满腔悲愤、痛苦欲绝的情感时,产生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还有中国越剧、京剧中常用的倒板、嚣板等,首次进入协奏曲,使《梁祝》从内容到表现形式,都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质,小提琴协奏曲在此实现了一次彻底的中华民族化。
读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分析如何破解中国戏曲发展的共同难题?(提醒:请从多角度思考,10分)
(2)从“梁祝”文化可以折射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