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班同学用右图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先用弹簧夹夹住橡皮管。点燃红磷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待红磷熄灭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广口瓶内水面变化情况。

待红磷熄灭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进入瓶中的水的体积少于瓶子容积的1/5,可能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是(填2种):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化学   题型 简答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空气中常见酸碱盐的质量或性质变化及贮存法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下表是1~18号元素按一定规律排列,请你仔细观察,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写出11号元素的元素名称:
②16号元素属于 元素(填“金属”、“非金属”或“稀有气体”);
③ 观察此表,写出一条你发现的规律:
(2)下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其中“”和“”表示两种不同原子。

①该反应属于(填基本反应类型)反应。
②虚线框内应填的微观图示是(选填下图序号),你推断的依据是

下列A ~ D是初中化学中的四个实验,请按要求填空:




(1)A实验(正确操作)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2)B实验中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产生的气体是 。由此实验得出
水是由 组成的。
(3)写出C实验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4)D实验燃烧匙中所盛药品红磷要过量,其原因是

金属是一类重要的材料,研究其性质十分必要。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2)人们对铝的利用比铜和铁晚。金属大规模开发和利用的先后顺序主要与(填序号)有关。
A.金属的活动性 B.金属的导电性 C.金属的导热性
(3)下面是某小组同学对金属镁和铁性质的对比研究。
①在室温条件下进行如右图所示实验。试管内的镁和铁表面均被打磨过,且形状、大小均相同,向两支试管中同时加入相同质量的稀盐酸。

可观察到单位时间内产生气泡多的是(填“镁”或“铁”),可得出的结论是:金属活动性>(填元素符号)。
②已知化学反应一般伴随着能量变化,因此,还可以观察到反应在相同时间内,两支长颈漏斗内的液面高度不同,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高的是(填“镁”或“铁”,下同),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在单位时间内,等质量的镁、铁分别与等质量的盐酸反应放出的热量多的是

(1)生活中某同学发现铝制品“不生锈”,而铁制品易生锈,便认为金属铁比铝性质活泼。你认为他的观点是否正确?请解释铝制品“不生锈”的原因。

(2)二氧化碳作灭火剂已有百年历史,当液体二氧化碳从储存容器中喷出后,会由液体迅速汽化成气体,从而扑灭火灾。请说明用液体CO2灭火的原理。

下面是我们在课堂或实验室常做的两个对比实验。通过这两个实验,你分别得出的结论是:甲


甲乙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