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员测定了甲、乙、丙三种大分子化合物和动物X、植物Y体细胞干重中某些化学元素含量百分比(如下表),分析数据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
| 元素 |
C |
H |
O |
N |
P |
Ca |
S |
| X |
55.99 |
7.76 |
14.62 |
9.33 |
3.11 |
4.67 |
0.78 |
| Y |
43.57 |
6.24 |
44.43 |
1.46 |
0.20 |
0.23 |
0.17 |
| 甲 |
73~77 |
11~12.5 |
9~12 |
|
|
|
|
| 乙 |
52~58 |
7~8 |
40~45 |
|
|
|
|
| 丙 |
50~55 |
6.5~7.3 |
19~24 |
15~24 |
极少 |
|
极少 |
A.同质量的物质甲彻底氧化分解产生能量多余乙和丙,甲是生物体内主要能源物质
B.生物个体X、Y的遗传物质不会是甲、乙、丙中的任何一种
C.由于X体内钙的含量明显高于Y,说明X很可能有肌肉抽搐的症状
D.X的细胞中C元素的含量很高,说明其体内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甲
下列属于生态系统食物网特征的是( )
| A.一种生物只能被另一种生物捕食 | B.食物链的环节数是无限的 |
| C.一种生物可能属于不同的营养级 | D.食物网上的生物之间都是捕食关系 |
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构成不断地发生着改变 |
| B.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内部,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 |
| C.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演替的起始条件不同 |
| D.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种群总数开始是逐渐增多而后趋于稳定 |
在自然环境良好的情况下的群落演 替中,下列情况不可能发生的是( )
| A.群落中物种组成不断变化 |
| B.开始时的物种数目上升,然后趋于稳定 |
| C.生态系统中生物量不断下降 |
| D.生态系统有机物不断上升 |
下图表示两个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 度的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甲的演替速度比乙的慢、历时长 |
| B.甲可表示在火灾过后的草原上进行的演替 |
| C.甲中①、②处的物种组成不一定相同 |
| D.若气候条件适宜,甲乙均可演替成森林 |
以下三图分别表示两个生物种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数量变化。那么甲、乙、丙三图表示的关系依次是()
| A.竞争、捕食、互利共生 | B.捕食、竞争、互利共生 |
| C.竞争、互利共生、捕食 | D.互利共生、捕食、竞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