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兹曼在《中国的现代化》中写道:“1949年中国共产党人掌权以后,国家开展强大的运动来改变它的工农业结构……主要消费工业按国家规定的价格购买原材料和销售产品,当这些工业在50年代国有化以后,它们的利润很快变成政府收入和国家储蓄的主要源泉。”当时新中国政府的这些做法
A.使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得到了协调发展 |
B.积累了大量资金,促进了重工业的发展 |
C.为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
D.造成了生产关系严重脱离生产力水平 |
19世纪的英国工厂规定:工人包括童工每天工作不能少于十二小时;在机器运转时缺工者,按其管理的织机数目每台每小时罚款三便士;在工厂里的工人,一经发现和别人谈话、吹口哨、唱歌或缝补衣服的,罚款六便士。对以上规定理解正确的是( )
A.工人权利缺乏保障,劳资关系紧张 |
B.劳动力缺乏,使用童工现象普遍 |
C.工人散漫懒惰导致生产效率低下 |
D.蒸汽动力导致工人劳动强度增大 |
世界史专家吴于廑先生称:人类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经历了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两个方面的漫长历程。纵向发展是指人类物质生产史上不同生产方式的演变和由此引起的不同社会形态的更迭,它们构成一个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纵向序列。横向发展是指历史由各地区间的相互闭塞到逐步开放,由彼此分散到逐步联系密切,终于发展成为整体的世界历史这一客观过程。以下历史事件最有助于人类历史横向发展的是( )
A.鸦片战争 | B.洋务运动 |
C.新航路的开辟 | 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
公元前246年秦国修建郑国渠之后,其灌溉面积为4万余顷,粮食亩产达到6石4斗,而当时其他诸侯国粮食单产普遍只有1石5斗左右。这反映出( )
A.粮食在民间的价格降低 |
B.其他诸侯国社会经济大幅度衰退 |
C.秦国农业生产技术进步较大 |
D.农业发展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物质基础 |
1951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演说称:“对日媾和是一种‘和解’的媾和——美国最关心的是保护日本不受侵略,同时希望日本也不威胁别国的安全。”美国这一做法( )
A.成为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肇始 |
B.承认了美日是平等的伙伴关系 |
C.有利于提高战败后日本的国际地位 |
D.表明美国竭力避免新的世界大战 |
1978年7月,中国政府停止了对两个社会主义国家越南和阿尔巴尼亚的无偿援助;10月,邓小平访问日本,《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正式生效;12月16日,中美发表建交联合公报。上述外交行为反映出( )
A.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的转移 |
B.新时期我国外交逐渐摆脱僵化意识形态的束缚 |
C.国际格局的重大变化直接影响中国的外交方针 |
D.中国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全面恶化 |